-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伊金霍洛旗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伊金霍洛旗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及对策
1、相关定义
1.1、银行不良贷款的概念界定及其分类
2.1.1 银行不良贷款的概念界定2.1.1 银行不良贷款的概念界定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定义一种是指那些偿还出现问题,不能按时偿还银行正 常的利息甚至本金的贷款;另一种定义则是指借款人超过了合同期限也不能偿还 本息,致使银行蒙受损失的贷款。本文所提及的不良贷款是指银行发放贷款后未 能如期收回的贷款,不良贷款率指银行不良贷款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
1.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概念
2.1.1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2.1.1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 资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 银行、交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恒丰银行、 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本文中主要是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进行改革,其中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股份 制改革,引入外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市。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所以更加迫使我国这 四大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不良贷款存量的处理及增量的防范。因此,建立并完善我国国有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预警体系是应予以充分地重视。
1.3、不良贷款相关概念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合同,履行按时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的义务, 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违约贷 款。在 1998 年以前,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依据财政部 1993 年颁布的《金融保 险企业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类称 为不良贷款,简称为”一逾两呆”。这种贷款分类方法仅以贷款是否在到期日归还作为 区分正常与不良贷款的判断依据,方法过于简单。随着经济的深化改革,这种分类方法 的弊端逐渐显现。于是 1998 年 5 月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特色,制定 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 级分类,即按贷款的风险程度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统 称为不良贷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系指按照农发行贷款风险分类标准划分的次级类、可疑 类、损失类贷款的合称。次级类贷款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完全依靠 企业的正常营业收入已经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 失。可疑类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 损失。损失类贷款指在采取一切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贷款本息仍然无法收 回,或只能收回极少的一部分。 第 5 页
1.4、国家助学贷款定义
国家助学贷款是指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为了 对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的完善,使用金融方法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 学生进行资助的一项政策。此项政策为实现”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 学”的教育目标和”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一定的影响作用,这项政策主要是针 对于我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的银行贷款。此外,这些学生还享有不抵押的优 待,但是此项贷款的实现却需要多个部门的一起操作下才能完成,它主要涉及的 部门有政府机构、财政部门、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大普通高校。贫困的家 庭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毕业后分期偿还贷款,只需要明确自己有 按期偿还贷款和承担相关法律的责任即可,不需要任何抵押或者担保。[20]
1.5、网络文化的概念
网络文化是文化和文化产品的集合。作为一种正在发展和建设中的文化,人 们对它的认识也处于发展变化中。学术界对网络不良文化含义的认识,由于研究 的角度与侧重点不同,其表述和理解也有多种。 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化,广义上就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 网络文化,广义地说就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网络文化又称赛伯空间文化。 这是 1984 年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在他的科幻三部小说里,新创的一个奇 怪的用语-”赛伯空间”。”赛伯空间是思维和信息的虚拟世界,它利用信息高速公 路作为最基本的平台,通过计算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与文化交流,而无 须面对面接触,只要在电脑键盘上击键而已。赛伯空间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特有 的文化。” 一些学者进一步区分了网络文化的广义和狭义,但在具体表述上却显示出较 大的差异。如李仁武副教授在《试论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一文中提出,从狭义 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宣 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津大学测控电路试卷.doc VIP
- 西 藏图考 清 黄沛翘(国立中央图书馆典藏).pdf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提前终止协议书8篇.docx VIP
- 2025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快递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docx
- 材料概论-第二章课件.pptx VIP
-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FANUC)配套课件.ppt
- 第一单元 快乐的课堂 1~5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测试基础卷)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A3).pdf
- 2025广西公需答案01.pdf
- (高清版)DBJ50∕T-396-2021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pdf VIP
- Q TZW 22-2016_烧烤工具 企业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