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纳百川包容共生的上海学派-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海纳百川、包容共生的 “上海学派”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课题组
【内容提要】与中国物质性崛起相应的是,对中国的思想性崛起的追求也日
益提上日程,其中就包括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
原因,上海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先后经历了最初的引介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后
来的自创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两个阶段的发展,目前正迈向构建“上海学
派”的道路。浮现中的“上海学派”以“共生”概念为基础,逐渐发展出以
“国际共生论”为核心,以国际体系转型、全球治理、议题关联等为外围的
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它表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具备宏大的历史视野,
且致力于对国际关系各议题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理解,以期服务于国家总体外
交和上海地方发展。但由于核心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研究方法尚不够发达、
研究平台和研究团队尚不够强大,“上海学派”的真正形成仍需较长时间。“上
海学派”的未来构建需要围绕“国际共生论”发展出其核心理论体系,需要
秉承“共生”精神实现多学科、多方法的研究,还需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做
实研究平台、夯实研究团队、充实后备力量。
【关键词】中国特色 国际关系理论 上海学派 包容共生
【课题组成员简介】张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中心副主任,副研
究员;于宏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
究员;张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士新,上海
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68-(2014)06-0001-17
1
20 14 年 第6 期
伴随中国物质力量的快速崛起,有关中国崛起的思想层面的探讨和建构
努力也得到快速发展,其基本指导框架便是仍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具体到中国崛起的国际后果特别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这便
是仍在发展中的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可以认为,在自 2001 年“9 ·11”
事件后作为整体的国际关系理论陷于停滞的背景下,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
的发展有成为未来国际关系理论发展重要推动力的重大潜能。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学者对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具体内涵和方法,
仍存在诸多争议。① 显然,无论是美国学派还是英国学派或是哥本哈根学派,
任何一种理论方法内部都不是统一的。② 尽管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仍处于
构建之中,但这并不妨碍其内部事实上已经出现了不同的研究导向、逻辑和
方法,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北京与上海两地国际关系研究在旨趣、聚焦、方
法与路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上海对西方
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得益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初创时期的
“计划”优势,使其可以在较长时间内领先于国内同行。尽管冷战结束后特
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国内国际关系研究的普及对上海冲击颇大,但这从另
一个方向推动了上海国际关系研究的转型和发展,进而事实上推动了中国特
色国际关系理论中“上海学派”的逐渐形成,其核心旨趣与上海这座城市“海
纳百川”的精神传承恰好吻合,即追求以“共生”概念为基础、以 “国际共
生论”为核心的国际关系理论建构。
一、从引介到共生: “上海学派”的历史发展
尽管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相对较晚,但考虑到中国曾经的半封建半
① 相关的讨论可参见杨洁勉等著:《大国崛起的理论准备》,时事出版社2014 年版;杨洁
勉:《中国走向全球大国和强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准备》,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 年第
8 期;朱锋:《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创新研究——新议程、新框架、新挑战》,
载《国际政治研究》2009 年第4 期;吴征宇:《马丁·怀特与国际关系理论三大思想传统
——兼论对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 年第5 期;等。
② 白云真:《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跨大西洋分歧》,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 10 年4 期;
王勇:《国际政治经济学美英学派的论战——学术分野、国家地位与中国议题》,载《国
际政治研究》2011 年第1 期;等
2
海纳百川、包容共生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沸石分子筛的生成机理与晶体生长-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PDF
- 沸石固定化细胞降解氰化物的试验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PDF
- 沸右分子筛的生成机理与晶体生长-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PDF
- 沸石-石英砂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水中试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PDF
- 沸石一水吸附式蓄冷的热力分析和试验研究.PDF
- 沸石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二去除水中氨氮.PDF
- 河流生态学的进展和研究课题-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试验室.PDF
- 沸石晶种层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对Silicalite-1型-高校化学工程学报.PDF
- 沸石转晶的研究且.PDF
- 法兰地草莓果实中花色素苷的组成及稳定性-华中农业大学学报.PDF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