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升运动核心区与霰粒子非感应起电区关系的模拟研究-高原气象.PDF

上升运动核心区与霰粒子非感应起电区关系的模拟研究-高原气象.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升运动核心区与霰粒子非感应起电区关系的模拟研究-高原气象

第35 卷 第3 期 高 原 气 象 Vol. 35 No. 3 2016 年6 月 PLATEAUMETEOROLOGY June ,2016 王飞,张义军,郑栋. 2016. 上升运动核心区与霰粒子非感应起电区关系的模拟研究[J ]. 高原气象,35(3):834 843. Wang Fei ,Zhang Yijun ,Zheng Dong. 2016. Model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updraft core and graupel non-inductive charging re- gions[J ]. Plateau Meteorology,35(3):834 843. DOI :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15. 00009. 上升运动核心区与霰粒子非感应起电区 关系的模拟研究 1,2 1,2 1,2 王 飞 ,张义军 ,郑 栋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 摘要:利用一个三维起电放电云分辨率模式,基于北京地区的一次探空数据,进行了孤立雷暴单体的 模拟实验,并对模拟雷暴中上升运动较强阶段(最大上升速度W 5 m ·s-1 ),霰粒子发生非感应起电 max 区域内的上升运动特点,及其与上升运动核心区(上升速度W 5 m ·s-1 )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非感应起电区主要分布在上升运动核心区及其临近区域。出现在上升运动核心区内的非感 应起电活动的起电效率通常较高(|非感应起电效率En-charging | 0. 1 nC ·m-3 )。上升运动中心也能够发生非 感应起电。即使是在雷暴最大上升速度达到峰值时,在上升速度中心的霰粒子仍能发生非感应起电。 但过强的上升速度不利于非感应起电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在该模拟雷暴中,效率较高的非感应起电活 动多集中发生在W 5 m ·s-1 的时段内,区域则主要分布在-4 ~28 m ·s-1 的垂直速度区间内。对于具 max 有更高效率的非感应起电活动(|E | 0. 5 nC ·m-3 ),尽管W 越大,具有更高效率的非感应起电活 n-charging max 动区范围就越大,起电效率中心也更靠近上升速度中心,但起电效率中心与上升速度中心并不重合。 大部分具有更高效率的非感应起电活动都发生在W 20 m ·s-1 的上升运动区内。此外,上升速度中心 高度在闪电活动的多数时间里与反转温度高度基本一致,可以用来区分霰粒子非感应起电获得不同极 性电荷的区域:在分析时段内(第12 ~ 23 min )的大部分时间里,霰粒子获得负电荷的区域都出现在该 高度附近或以上高度中,而获得正电荷的区域则基本出现在该高度以下。 关键词:上升运动核心区;上升速度中心;非感应起电 + 文章编号:1000-0534 (2016 )03-0834-10 中图分类号:P427. 32 1 文献标志码:A DOI :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15. 0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