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docVIP

高一历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

高一历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 高一历史年级学科必修教学案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教学要求】 1、了解近代以人们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 2、了解近代以“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嫁娶习俗和人们社交礼仪变化的史实。 3、探讨影响近代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4、体会近代社会习俗变化所反映的社会进步。 【知识梳理】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中国服饰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近代男女服饰的变化: (1)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 (2)辛亥革命后,孙中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中装,之后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3)晚清普通女子的着装由宽松肥大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旗袍是这方面的典范。20世纪20年代之后,进一步改革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3、现代男女服饰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2)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 (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人们根据自身审美情趣、经济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服饰。 二、饮食化的变化 1、中国传统的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这四大菜系的长足发展和最终形成,是近代百年的事情。 2、19世纪40年代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饮食化的变化: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 3、西方饮食化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一批专门生产糖果糕点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到1987年,中国人民基本上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 、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丰富了百姓的餐桌。新标第一网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1、鸦片战争前: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的特征。此外,西式的家具陈设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婚姻方面:一批青年男女开始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2、丧礼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带有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新中国成立后,丧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3、其他习俗方面:民国成立后,开展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到实施,点头鞠躬和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仪。 4、思想观念方面: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开始步入社会。 五、影响近代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1、受西方化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华,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过(洋货、洋楼、西餐馆) 2、国内民主革命的推动。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3、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推动。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着发生了变化。 4、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国家间经济化交流的影响。 6、近代教育发展的推动。 7、国家政策的影响:如改革开放 【合作探究】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规律 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不断加深。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化特色。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冲破封建因素的束缚和促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Xb1 ( )1、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长袍马褂 中装 列宁装 旗袍 西装 A B②③④ ②④ D③④ ( B )2、下面的情况,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是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B、西装成为男子礼服之一 、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 A )3、影响中国近代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新化运动 新中国的成立 改革开放 外化 A、 B、 、 D、 ( A )4、“黄金周”假日 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