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解题应遵循“主题辐射法”_0.docVIP

高考诗歌解题应遵循“主题辐射法”_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诗歌解题应遵循“主题辐射法”_0

高考诗歌解题应遵循“主题辐射法” 2009年高考浙江卷中诗歌阅读考查的是元代王旭的《踏莎行#8226;雪中看梅花》,其中第23题的题目是“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分析作者的情感。”这个题目将诗歌的手法和主题直接作为考点。假设这次题目是“请分析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那么在分析这首词手法时也要考虑到诗歌主题,答案可以设置为用“反衬”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2009年语《考试大纲》在“古代诗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考纲看,诗歌类题目考查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及主题。从考点看只有一点与主题有直接关系,其实出卷者在设置诗歌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题目时也要求考生将诗歌主题记在心间,有时直接将主题呈现在试卷的答案中。接下笔者就以这几年高考试卷中的诗歌类题目说明高考诗歌答题应遵循“主题辐射法”这一原则。   一、主题辐射法在诗歌语言类题目中的应用   在诗歌鉴赏中,诗歌语言这个考点主要考诗歌诗句中重点字、重点句的鉴   赏,或者考查诗歌的整体语言风格。无论是考查炼字,还是整体语言风格,无不与诗歌的主题思想相联系。08安徽卷考查的是宋代谢枋得的《小孤》。   小孤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其中一个题目要求考生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参考答案设置是:小孤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留的孤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在此题所给的答案中,“壮士情怀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均体现了《小孤》一诗的主题思想。   在诗歌炼字类题目解答中要充分考虑诗歌的主题思想,同样,在诗歌语言风格类题目中也是如此。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结合诗歌主题品味整首诗表现出的语言风格。比如2007年浙江卷。   2007年浙江卷第16题考查的是刘禹锡《乌衣巷》、吴激《人月圆》以及赵善庆《坡羊》的比较鉴赏,其中一个题目的设置是“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学会分析题目的要求,其实这个题目设置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个是考查表现手法,另一个是语言特色。在答案设置时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同时将手法、语言特色与主题思想结合起。出卷者给出的参考答案是“这三首诗词曲都写了燕子的形象,突出了兴亡的主题。但各自抒发的感情的方式有所不同。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我们仔细阅读答案,不难发现在分析语言特色的时候是紧紧扣住诗歌“兴亡”、“抒亡国隐痛”、“点破兴亡”等诗歌主题的。   二、主题辐射法在诗歌形象类题目中的应用   诗歌中的形象应该包括诗歌中涉及到的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等。鉴赏形象就是要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这类题目的规范答题模式是准确点明诗歌中出现的形象的特征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形象;阐述诗中此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或者形象的典型意义。比如2009年广东卷考查的是杜甫的《月》。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其中一题是“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是“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这个题目其实在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形象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作答。如果将题目改成“请你分析本诗中月的形象”,答案除了概括月这形象总特点之外,还要加上本题所给答案的关于思想的部分内容。景物形象如此,人物、事物形象也是如此。   三、主题辐射法在诗歌技巧类题目中的应用   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也是历出题者最喜欢出的一类题目。比如2009年高考就有江苏、湖北、重庆、福建、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对这个考点进行了考查。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