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日本大地震中学到了什么
从日本大地震日本突遭8.9级特大地震,在向日本人祝福的同时,我不得不说,从这件天灾中,我学习了不少...日本虽然受灾,日本人却给世人上了一课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给我军上了一课,告诉我们什么叫现代战争;2011年日本大地震,也会给我国上一课,告诉我们什么叫现代国家。日本“3.11”特大地震给日本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据日本媒体报道,震级为里氏9级,排在世界历史第五。截至北京时间13日11点,在此次地震和海啸中死亡的人数已达到1100人,还有1400余人失踪。另外,宫城县南三陆町有近1万人还无法确认是否安全。面对不可抗逆的天灾,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社会和政府和民众的应对能力和效率。在大地震中,日本社会表现出来惊人的镇定,日本国民表现出了极高的公民素质。虽然面临大灾,损害极为严重,但没有闹事的,没有乱来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无论是在公用电话亭外等候与亲人联络,还是在地铁中等车回家,还是在公共汽车乘车点等车,以及在避难中心取水,日本人都极有秩序、极镇定地排队。就连什么交通工具都坐不上、徒步回家的人们,也行走道路两边,以便让应急车辆通过。
一些在日本的中国人表示,最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日本人在大灾之后很快恢复了镇定。在灾区,日本灾民表现出了高度的自救和相互救助意识,无论避难或接受辐射检查,都井然有序。灾区之外的其他城市,秩序良好,也没有什么紧张气氛。仍在运作的机场,航空公司紧急调派飞机,航班排得很满,显现出日本人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效率。日本企业在灾后也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地震后,日本的通讯服务商立刻将公用电话都设置为免费,以便受到惊吓的相关人士尽快通过电话与家人取得联络。日本一家大型饮料公司在震后宣布,所有旗下的自动贩卖机只要按键,就能免费获得罐装饮料。而日本所有的7-11便利店则免费提供食品和饮水。日本地铁里的自动贩卖机平时就有说明:一旦进入紧急时期,该自动贩卖机可以被设定为向避难人群提供饮水。很多大学则在校内发出通知,咖啡机已经被设置为免费提供各式咖啡了。各大电信公司对于地震也有应急措施,包括政府公布的问询电话、电子留言板等等。在电信公司的帮助下,东京才能很快确认伤亡人数和失踪人数。面对大灾,企业应该主动从承担社会责任出发,很多日本企业都做出了令人钦佩的表率。
在日本全社会高度的应急与自救意识下,日本政府发挥了极高的效率。在海啸预警信息发布、灾情信息通告、核电站损害情况披露、调动军队救灾、公民应对灾害指引、提供紧急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日本政府也进行得井然有序。2005年,日本政府正式提出建立“全民危机警报系统”,这套系统由地面数字电视、手机短信、入室警报设备等多个媒介组成,当震级到达4级以上时,预报就通过电视等媒介发送出去。这一高效预警系统抓住地震波的纵波(P波)和横波(S波)传播时10秒钟的时间差,利用各种信息系统发出警报。时至今日,这一系统的运行十分有效。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郭定平教授阐述,这次日本地震的强度,相当于20个汶川大地震。郭定平认为,日本人对于防灾和抗震方面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懈的国民教育的成功,另一个则是在技术手段上对于地震防治的先进。
首先针对地震,日本有比较好的软硬件设施,包括地震方面的法律法规,注重平时的地震灾演。在日本,道路、桥梁和建筑物的标准非常严格,日本人对这方面是有自信的,所以他们不会因为中小地震而感到惊慌失措。比如电梯,一旦遇到摇晃,会自动切断电源。曾在日本东京生活过三年半的郭定平,在东京也体验过若干次的中小地震,包括她的女儿,刚进入东京一所小学读一年级时,就被告知要购买安全头套。这种安全头套,平时充当凳子上的坐垫,但经过特殊设计,在发生晃动时,立刻将它扣到脑袋上,以保护头部。而各个学校乃至社区也会经常在周末组织地震灾演,日本人都很当一回事,都会认真参加。民间组织井然有序,也保证了当灾害真正来临时,懂得进行自我保护。
在日本人日常生活观念中,重物一般不放在高处,而放在地上或柜子里。安装电灯要非常结实,需要定期确认,有问题就赶紧维修。家家都有防灾袋,每时每刻储备着两个防灾袋,里面的东西都很轻,以便一旦发生地震,拿起来就快跑。每个家庭防灾袋中的内容大同小异,其中的食物和水,都是能长时间储存的,水一般是易拉罐装,这样不容易变质。有的家还在防灾袋里放上肥皂等。对生活在“地震大国”的日本国民来说,建筑无小事。媒体针对建筑的监督相当严格,其力度并不亚于针对政治人物丑闻或官僚腐败的批判。如果在建筑行业被发现了“政商勾结”,甚至直接会造成内阁的垮台。同时,日本还有很多关于地震的博物馆、资料馆,教育机构让中小学生参观那些地方,告诉他们生命的宝贵、地震的历史、防震知识等。长期不懈的国民教育肯定是抗灾成功的首要原因。
在日本,政府对于地震预测长期抱有“忧患意识”,动不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