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J-2014-11炼钢渣综合利用技术会议
钢渣梯级利用技术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
包燕平教授
2014-11-06
1
目录
1 、研究背景
2 、钢渣梯级利用模式思路
3 、钢渣利用现状评价
4 、钢渣梯级利用模式(I 级利用)
转炉渣热态回用(少渣冶炼)技术研究
精炼渣冷态回用技术研究
精炼渣热态回用技术探究
5、钢渣梯级利用模式(II 级利用)
有价元素的提取
5 、结论
2
1、研究背景
钢渣排放量大,综合利用率低,处理困难,环境压力大,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钢渣产量大,每年排出的钢渣在1亿吨以上:
我国钢渣排放量约占粗钢产量的15%~20%,每年排出的钢渣在1亿吨以上;2010年我
国的冶炼渣总产生量为3.17亿吨,2015年我国的冶金渣总产生量预计达4.4亿吨。
我国钢渣利用途径简单,利用层次差;
我国钢渣综合利用的途径主要为地基回填、
返炉作助熔材料等,用作铺路和土建、肥料、
净水剂等方面的数量则较小;
德国在钢渣配入烧结和高炉再利用的方面达
到30%,用于土建的达到50%,用于农肥的达
18%;
美国在烧结和高炉方面的钢渣再利用率达到60%,筑路用量达38%。
钢渣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在钢渣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的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排弃量远大
于废渣利用量,积存量逐年升高。
钢渣综合利用率低,缺乏系统的钢渣梯度利用模式
我国钢铁渣实际利用率较低;
现阶段我国钢渣的综合利用率不到30%,而美国、德国和日本的钢渣综合率均已
超过98%,远高于我国钢渣利用率。其具体体现在:
钢铁原料差别大,导致钢渣成分波动大,系统的生产控制较难;
用户对钢渣产品的稳定性存在疑虑,产品的推广应用存在难度,需要进一步推
广钢渣利用的技术;
钢渣的高效应用还依赖于钢渣的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钢铁企业在钢渣处理技
术方面的投入较少,钢渣的高效应用进展较慢;
建立合理充分地处理和利用钢渣的新方法
势在必行,钢渣高效利用模式亟待解决—
完善及系统的钢渣梯级利用模式应运而生。
钢渣梯级利用的核心是将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钢渣逐级回收利用,
使其效能得到最合理利用
例如钢渣作冶金原料时,由于钢渣成分波动大,给生产控制带
来一定的困难;
钢渣作建筑材料时,由于钢渣的膨胀性,不能完全代替水泥;
钢渣磷肥由于应用成本太高,难以推广;
钢渣作废水处理吸附剂尚难投入实际工业应用;
钢渣制备微晶玻璃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钢渣自身特点,建立钢渣梯级利用模式,找
到合理的钢渣利用途径,实现钢渣利用效益最大化。
具体体现:
钢渣首先考虑在冶金中的回用,对于不适合冶金回用的钢
渣,提取有价元素后,根据剩余渣成分构成,设计钢渣在
其它领域合理的应用途径;
建立典型钢渣理化性质数据库和钢渣梯级利用的评价指标
体系,形成钢渣梯级利用模式;
建立钢渣梯级利用模式是钢铁工业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实现钢渣资源化、高效化、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目标重
要条件。
2 、钢渣梯级利用模式思路
建立钢渣梯级利用模式应用示范
搭建钢渣理化性质及应用性能数据库
(1)Cr资 冶金回
源回收。 用、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