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课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1

* 斯大林体制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评价 内容、特点 背景 第15课 1、阅读材料,完成表格 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②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供大于求 (具体原因) ③股票投机过度,引起股市崩溃(直接原因) ④美国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①爆发: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证券交易所崩溃 ②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 ①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特点) ②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国际关系紧张 ③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面临挑战 ④法西斯势力在德、日等国抬头 原因 发生和表现 特点和影响 合作探究 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1882—1945) 1933年,以新政为口号,当选美国第32届总统,任期12年零39天(1933—1945),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 “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引自罗斯福接受提名时的演说 * 领域 内容 具体措施 目的 金融 工业 农业 民生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表格提示,完成下列内容。 整顿财 政金融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 调整工 业生产 《工业复兴法》,最低工资,最高工时 减少盲目竞争 消除过剩 缓和矛盾 调整农 业生产 减耕减产,政府 收购剩余产品 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社会保障法》开展救济,兴建工程 增加就业稳定秩序 中心 恢复信誉 重建信心 , 提高价格 减产增收 (4)新政影响: ① 取得一定成效——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② 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③ 新政放弃自由放任政策,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并被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借鉴。 ④ 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危机。 (3)特点: “新” 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尽量避免国有化而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 * 材料二 罗斯福自己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 “旧民主秩序”指的是什么? “新应用”指的是什么? 2、罗斯福是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试结合材料三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原因 。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敲富人竹杠”和“天天吃烤百万富翁”,甚至前总统胡佛还指责罗斯福是个共产主义者。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国家干预 材料三一些美国历史学家认为,虽然新政使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逃过了一劫,但在很多根本问题上少有作为:财产关系和财富的分配没有根本的改变 不是,因为罗斯福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也没有改变产品的分配,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只是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另眼看新政—实质 提示生产资料三要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劳动中的关系和地位如何、产品如何分配 课堂小结 1929-1933年,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在资本主义制度危机时刻,罗斯福的 “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使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为八十年后的今天世界各国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