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讨探寻北上广台的艺术街区.doc
研讨探寻北上广台的艺术街区
研讨探寻北上广台的艺术街区 导读: “我有一个梦想,在北京建一个像格林威治村一样的艺术家村,好让在北京搞艺术的人能有一个自己的据点儿。四周是一些坚固实用的住宅,租金便宜,还有一些可供小型演出的小剧场,一些可开画展的饭馆酒吧,还有一些艺术学校。这是一个大熔炉,各种人,各种想法在这汇聚,再传播出去。”——陆涛
北京——民居与艺术的完美演绎
宋庄——无名的村庄艳惊世界
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村庄,18年前第一批中国当代艺术家入驻,如今成为名声大噪的艺术区,关注宋庄就是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在过去18年的时间里,宋庄以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了5D00多名海内外艺术创,成为全球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原创艺术家群落聚集地,开始被称为“画家村”,这个工业建筑和民居错落分布的村落,村落内拥有现代艺术风格的宋庄美术馆、东区艺术中心、上上美术馆和部分艺术家自建的特色工作室,近十家画廊沿小堡商业街一字排开,大部分艺术家以租住闲置工业厂房和民居为主,建筑外观整体显示艺术村与众不同的文化风貌。
一进入艺术园区,给人的感觉就是进入了一个艺术的世界,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幢建筑以及每一个人都似乎是一件艺术品,即使是十字路口的一个普通环岛,也被变成了一个雕塑作品的展示台。这个高20米、底座直径15米,类尖塔形的雕塑是宋庄的地标建筑。
而当时这件雕塑的落成也就意味着“宋庄模式”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这个地标有很多名称,有人叫它大画笔,有人叫它神笔马良,也有人叫它七色塔,这座雕塑至今没有定名,因此“征名塔”自然也就成了它暂时的名字。园区里建起来的一些画廊街、画室、美术馆等建筑都颇具一些特色,灰色调子的建筑在一片村落中显得十分抢眼,就如同绿色田野中的另一道风景!
北京宋庄艺术公社:这个设计是20个叠加在一起的集装箱式的工作室,不仅和场地原有的工业气息相呼应,设计创造上极富张力的外形和独特的建筑空间变幻着的现实中虚与实、光与影,为艺术展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给你带来多样的空间体验,也成为了丰富的创作展览现场。这个建筑可以说是位于艺术村的一种另类美术馆,它不同于都市里的文化建筑,所以避开了过分的设计感和形式感。附近的民宅是典型的北方农家院,大探寻北上广台的艺术街区由的好帮手.50——老厂房的现代艺术
上海,从来就是有底蕴的上海-是个既尊重历史传统又重视现代时尚的大都会。被当地人称为“上海的塞纳河左岸”的莫干山路50号,现在聚集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中心以及画廊,充满着现代中国艺术的创造能量。莫干山路上艺术仓库的存在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先进、文明的一面。这些苏州河沿岸的工厂仓库不仅仅是保留这座城市记忆的载体,如今,也是前卫的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发展的空间。可以说,莫干山路50号的艺术仓库实现了旧和新、历史和现代、文化和艺术的生动结合。这些艺术仓库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旧城市的印迹,更重要的是,这里,孕育了新都市的符号。现代艺术家追求大尺寸的效果,旧厂房和仓库里拥有天然的巨大空间。通过灵活的裁减,艺术家在创作时就能感知展厅展览的效果。而钢筋水泥的建筑,保存完好的通风设备、排水管道等,令每一个身处其间的人都能感受到工业时代历史印痕的怀旧情感,从中接受某种信息元素传递的能量和灵性。更可喜的是这些建筑设计精良,凝聚百多年来中西风格的种种细节,可以说一砖一瓦皆有故事。而苏州河水就此转身而过,又凭添了静穆的氛围。这里是一块于浮躁纷乱中残留的净地,这里仓库和厂房的空洞与东方文化的空灵不谋而合。莫干山路的旧仓库旧厂房承载着这个城市的记忆,供养了艺术家的灵感。如今它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前卫的新兴文化融为一体,共同滋养了另类的边缘的场所精神,给城市空间带来新活力。
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冲蚀着艺术的存活空间,莫干山路50号已然成为上海最后一块高地,是拆或留的争夺前沿,是艺术空间和商业利润交锋的无声战场,是城市历史和现代建设,人文地理和城市规划碰撞的标本。各种利益,各种元素,在这里纠缠上演。
田子坊——弄堂里的小资情调
田子坊既热闹又静谥,她的热闹是给从外地和外国寻来的人们看的。上海本地人喜爱这里的幽静与情调,从一条条弄堂里穿过,跟着阿奶串门搓麻将,偶尔可以看到穿着旗袍的时髦女人闪现在大街上……这是属于上海孩子们童年的记忆,也是田子坊的风格与烙印。
沿着桃红色的墙往里走,深藏于闹市的泰康路210弄,黄永玉先生给起了个“田子坊”的名儿。 3
研讨探寻北上广台的艺术街区 导读:,再赶上几滴小雨就更美了。 逛田子坊无疑更具有海派的情趣。无论是其小资的情调,物美价廉的艺术品,还是精致的装置和安静的环境,都与上海本身的气质契合得一塌糊涂。 广州——艺术的生活本质 小洲村——稳匿于岭南水乡的艺术村落 不管外人以怎样的眼光去看,小洲村依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