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声音艺术简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阐释声音艺术简介.doc

  阐释声音艺术简介 阐释声音艺术简介 导读: 声音持续不断地涌入我们的耳朵。其中大部分都如同清风过耳,因为我们没有在聆听。聆听只有在我们意识到声音的存在,并主动与之形成关系时才会发生。我们听到声音,然后调动我们的智力、情感、记忆以及其他机能。“听”是个物理过程,“聆听”则是心理行为。当我们对声音进行聆听时,便开始了从中生成作用的过程。如果我们聆听的策略恰当,好奇心就会被唤起,我们便会开始对声音提问—不单是普通的关于发声体的理由,还有关于声音本身的:它有多响?持续了多长时间?音高有无转变?如果有,多高?多低?它离我们的距离有多远?它在移动吗?朝哪个方向?多快?它在变化吗?怎么变?什么在变?另外如果声音不只一种的话,一共有几种?相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个体声音和群体声音的关系如何?这类的理由有很多,如果我们进行此类的发问,便可以大大提升对声音的认知。认知的提升产生更多的细节,提升了我们的意识。关于声音,我们有更多可以谈论的了,我们也对它有了更细致的理解。所有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生成对于所听见的声音的感觉,并进一步从中生成作用。   聆听是门艺术。正如作曲和演奏是艺术。聆听和行动有关:我们不可能被动地聆听。被动和不用心只能够“听”。聆听是创造性活动,而正是这种听觉上的创造性,催生了所谓的声音艺术。   相对而言,“声音艺术”一词是比较新的,直到1990年代才普及—尽管声音艺术家们创作和发表作品的实践在那之前数十年就已开始。1990年代以前,声音艺术通常被看作一种实验性音乐或表演,声音艺术作品由与一般音乐表演不相干的非传统声音构成。当时,人们认为把声音组合在一起的艺术只属于作曲家和音乐家,尽管在某些地区,声音诗的艺术早已成型—虽然它当时不被看作是声音的艺术,而是诗歌的延伸。   声音艺术的历史有许多枝节,它们并不像树的枝杈一样,很方便地聚拢在一起。传统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很重要。一些对传统有感情的声音艺术家仍然坚定地向音乐取经,另外一些人的背景则来自美术、雕塑、装置、行为艺术和概念艺术,还有一些和人声语音、诗歌、文字声音艺术有关。有一派的理念源自环境、噪音污染和生态方面的考量。音景(soundscape)作曲家用声音表呈一个或多个特定地点的个性气质。收音机和广播在声音艺术的宽广天地里也占据了自己的位置。部分声音艺术家也在电影、录象和摄影的范畴工作。此外,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声音艺术家的工作跨越了这些范畴,从四处借用想法、美学观念与技巧,创作出不那么容易被归类或标识的作品。因此,声音艺术的多条线索像是织锦的面料一般交织在一起,要将它们一条条捡出并放入历史的脉络中,有时并不是一件易事。   不过,但凡谈到声音艺术史,有一个地方总是被反复提及—意大利。在那里,一战前的几年,未来主义者们正努力工作着。那是一群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张开双臂拥抱20世纪初期摩登生活中的剧烈变化,赞美机械时代的原动力与城市生活的喧嚣与速度感,他们尤其赞颂的是噪音。他们写出了大胆的宣言,往往辞藻华丽而不无夸饰,他们的演出经常在混乱中结束,两极分化的观众在街头吵闹不休。虽然这群未来主义者中有作曲家和音乐家,但那篇题为《噪音的艺术》的宣言却是一位名叫路易吉 · 鲁索洛(Luigi Russolo)的画家于1913年写下的。文中,他痛斥现代交响乐团的局限:   “……乐音在其音色的质的变化上太局限了……这种纯乐音的限制必须被打破,无限的‘噪音声响’必须被俘获……电车的噪音、逆燃马达、火车车厢以及喧闹的人群等声音的组合带给我们的快乐要比排练,比如说,‘英雄’或‘田园’(贝多芬的交响乐)多得多。”   数年后的一战期间,也就是1916年,在瑞士苏黎世的咖啡馆和画廊里,另一反叛性群体在发展着他们的声音艺术。这就是达达主义者,其中几个主要角色做出了前所未闻的作品。一位名叫雨果 · 波尔(Hugo Ball)的艺术家这样描述他的一场表演:   “我穿着杨可和我设计的特殊服装。我的双腿被一个闪亮的蓝纸板做成的圆柱体紧紧裹住,它高达臀部,使我看上去像是一座尖顶石碑。我的上半身有一个巨大的纸板领子,内外分别涂了鲜红色和金色,它被绑在我的脖子上,以至于我通过肘部运动便可以让它像翅膀一样扇动。我还戴了一顶高高的、蓝白相间的圆柱形巫医帽子……那么,既然石碑无法自己走动,我便被人在黑暗中抬上了舞台。随后,我缓慢、庄严地开始唱:‘gadji beri bimba glandridi laula lonni cadori gadjama gramma berida bimbala glandri galassassa lauli-talomni... ’这太过分了。面对这全新的声音的观众们从最初困惑中醒来之后,终于爆发了。”   尽管他穿着服饰,场内也有粗糙的灯光,但演出的焦点在于他制造出的声音。他没有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