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测度及因素分解.pdfVIP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测度及因素分解.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与探讨 物流技术2011 年第30 卷第6 期(总第237 期) doi:10.3969/j.issn.1005- 152X.2011.06.006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测度及因素分解 徐雅楠,杜志平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 [摘 要]依据IPCC 清单指南报告,以能源消耗为对象,计算 1995- 2008 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 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然后利用STIRPAT 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了人口因素(按年龄分为两 组)、经济因素对中国交通业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碳排放;STIRPAT 模型;因素分解 [中图分类号]F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 152X(2011)06- 0016- 03 Measurement and Factor Analysis of Carbon Emissions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of China XU Ya- nan, DU Zhi- ping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Beijing 101149,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IPCC reports, 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carbon emissions by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of China between 1995 and 2008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figures obtained, analyzes the tendences for the changes in carbon emission per capita and emission intensity. Using STIRPAT model, it decomposes the contributors to the growing carbon emissions volume into several factors, studies in detail two of them,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gives remedial suggestions.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carbon emissions; STIRPAT model; factor decomposition LMDI 计算方法,并定量分析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 1 前言 对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刘春兰等在文献[5]中利用LMDI 模 型定量分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耗强度、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重,碳排放问题也越来 排放系数变化对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李齐云等 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和经济学家的关注和重视。20 世纪90 年 在文献[6]中通过建立以碳排放量为因变量的STIRPAT 模型, 代初期,中国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俄罗斯而成为继美国之后 分析了对碳排放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几个因素,进而谋划减少 的第二大消费国。2008 年中国的能源碳排放又首次超过了美 碳排放的碳税政策策略。陈绍锋在文献[7]中研究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