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个燕麦品种在川西北高原生产性能及抗锈病能力比较
摘要: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对13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根、茎、叶构件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品种间株丛密度、鲜草产量及茎叶比等生产性能差异,同时对抗锈病能力进行品比。结果表明,①13个品种间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叶厚、根粗、根长、根体积等构件性状存在显著差异。②鲜草产量、密度和茎叶比等生产性能指标有极显著差异,青引1号鲜草产量达55 215.93 kg/hm2,林纳仅为26 075.56 kg/hm2;阿坝密度达1 385.19枝/m2,青海甜仅625.93枝/m2;阿坝茎叶比6.35,林纳仅1.15。③13个品种锈病感病率均为100%,感病级都大于3级,7个品种抗性为中感(MS),2个品种为感病(S),4个品种为高感(HS)。④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茎叶比、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基径、叶片数、叶宽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鲜草产量和抗锈病能力与构件性状、株丛密度无相关性。⑤聚类分析把13个品种分为5类,生产时要依据草地建设(如青引1号和陇燕1号)、天然草地改良(如阿坝和青引2号)或生态治理(如林纳)等生产目的,选择相应类型的燕麦品种。
关键词:燕麦(Avena sativa);品比;鲜草产量;锈病;抗感类型
中图分类号:S543+.7;S43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2-0263-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2.015
川西北牧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的源头,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畜牧业是川西北牧区的基础产业和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该地区的牧草生长期短,枯草期长达7个月之久,冬春缺草成为畜牧业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地是缓解家畜“冬瘦春乏”、防雪抗灾、保护草地资源和促进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燕麦(Avena sativa)是禾本科(Gramineae)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1,2],具有适应性强、易栽培、产量和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等特点,是该区重要的一年生栽培饲草。关于栽培措施[3]对燕麦产量和质量[4,5]进行了一定研究,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当家品种缺乏、推广不力等因素的影响,川西北牧区人工草地建设主要以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披碱草(Elymus nutans)、?草(Phalaris arundinacea)等多年生牧草?橹鳎?燕麦研究及推广相对滞后。
本研究搜集青藏高原普遍栽培并具有推广潜力的13个燕麦品种,通过随机区组试验,测定根、茎、叶构件性状,分析株丛密度、鲜草产量及茎叶比等生产性能,同时对抗锈病能力进行品比,旨在选出适合川西北高原气候特点、产量高、抗性强的燕麦品种,解决该区一年生牧草品种缺乏的实际问题及为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位于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二农场,为大陆性高原温带季风气候,东经102°32′,北纬32°46′,海拔3 497 m,年均气温1.1 ℃,极端高温23.5 ℃,极端低温-33.8 ℃,年降水量738 mm,相对湿度71%,≥10 ℃年积温865 ℃。土壤为草甸土,0~20 cm土壤的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为276.1、10.2、131.2 mg/kg,有机质含量5.87%,pH 5.91。
1.2 试验材料
以13个燕麦品种为材料,品种来源见表1。于2015年5月中旬,按随机区组设计,区组间距2 m,小区3 m×5 m,行距30 cm,播种量180 kg/hm2进行播种,进行正常的除杂等养护,于8月中旬测定下列指标。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株高:用直尺每区随机选取20株,测自然高度。
叶茎性状:每区随机取20枝条,数每枝叶片数,测定由上而下第三叶的叶长、叶宽(1/2处)、叶厚(厚度仪),测枝茎基部直径为基径(游标卡尺法)。
根性状:每区随机取30 cm样段,齐地刈割后,挖取根系,清洗、拭干、理顺,测最大根长,80%根系长,随机测20个单根根直径(游标卡尺法),分离根系用排水法[6]测根体积。
生产性状:每区随机取30 cm样段,齐地刈割后,测样段枝条数、样段鲜重,将茎、叶分离,分别装袋,在105 ℃下杀青0.5 h后,75 ℃下烘至恒重,称干重。密度=样段枝条数/样段长×总行长/小区面积;鲜草产量=样段鲜重/样段长×总行长/小区面积× 10 000;茎叶比=茎干重/叶干重。
锈病参数:每区随机取50枝条,测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