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新组合甬优9号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pdfVIP

杂交稻新组合甬优9号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杂交稻新组合甬优9号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试验研究2014.5 缘业瑚遽抛 杂交稻新组合甬优 9号产量 与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吴 光 明 (福建省尤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尤溪 36510O) 摘要 :为探讨杂交稻 甬优 9号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关联,特对其产量与构成 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通 径分析。结果表 明,产量构成各要素与产量之间都呈正相关,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结实率和 穗粒数对产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生产上在确保足够有效穗 的前提下,可适度促大穗 ,并通过 增加谷粒充实度来提 高千粒重获得 高产。 关键词 :杂交稻;甬优9号;产量结构;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甬优 9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所与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合作 ,以甬粳 2号 A为母 1.1 试验材料 本 、K306093为父本配组而成的高产粳型三系杂交水 2011年 、2012年在尤溪县洋 中镇 、溪尾 乡两地 稻新组合 。2007—2010年先后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 的 12组作 中稻栽培 的 “甬优 9号”经济性状数据。 审定委员会审定 (浙审稻 2007011)、国家农作物 品种 1.2 试验方法 审定委员会 审定 (国审稻 2008023)和福建省农业厅 在尤溪县洋中、溪尾等乡镇生产示范区内选择栽 引种推广(闽种引稻(2OLO)第 001号)。2011-2012年 培管理措施各不相同的、有代表性 的一类 田块进行取 2年在尤溪县洋 中镇 、溪尾乡作 中稻示范种植 ,均表 样 。每年取6个 ,2011年 、2012年两年共取 12个样 现出熟期适中,丰产性好 ,增产潜力大等优点。为进 本 。每个样本按 5点梅花型取样 ,每点取 10丛 ,有效 一 步明确 当地主栽杂交水稻组合的高产高效栽培技 穗数按 50丛平均穗数和实际插植规格折算 .分别计 术途径 .我们整理 了2011年、2012年在尤溪县洋 中 算 出其每亩有效穗数 ,取其 中的5丛进行室 内考种 , 镇 、溪尾乡两地的 12组 甬优 9号作中稻栽培的经济 考查有效穗 、每穗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实际产量按 性状数据 ,对甬优 9号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二者之 实割面积 200nl进行折算 ”【。 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 、回归及通径分析 ,以期探讨 1.3 统计分析方法 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 数据整理和统计在 EXCEL2003和 DPSv7.05版 作者简介:吴光明 (1966一),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 。电话 E-mail:guangming-wu667@163.com 619. J『].河南农业科学,2005(11):70—73. 5【】李春霞,王俊忠,李友军 ,等.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 f9]宫亮,孙文涛,王聪翔 ,等 .玉米秸秆还 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效益的影响fJ1.耕作与栽培,2007(3):4一-5,9. [J].玉米科学,2008,16(2):122.一124. f61李少昆,王克如,冯聚凯,等.玉米秸秆还 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 l『O]朱钟麟,舒丽,刘定辉 ,等.秸秆还 田和免耕对水稻土壤邢台 影响小麦 出苗的因素[J].作物学报,2006,32(3).463一d65. 特征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8,17(2):682—687. [7】张电学,韩志卿,刘微,等.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直接还 田 [11】刘定辉,舒丽,陈强 ,等.秸秆还 田少免耕对冲积土微生物多 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fJ1.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 样性及微生物碳氮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l,17 742—749. (2):158—161. 8【】韩玮,聂俊华,李飒 .外源纤维素酶在秸秆还Kt上 的应用研究 一 )) 一 l舭枇矾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