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講稿.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訓講稿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讲稿仁怀市实验小学 王超叶一、课程设置背景1、党在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系统规划和科学安排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原则要求和实施路径。《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实施方案》《青少年法治教育纲要》《 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 》2、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需要法治教育要与德育课程紧密结合,要适时、相应修订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完成本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设置专门课时,安排法治教育内容;小学高年级要加大法治教育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比重,原则上不少于1/3……” --《青少年法治教育纲要》3、品德与道德的理解品德和道德是有区别的。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个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其次,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不以个人品德有无为转移,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的制约,还受个体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所以,尽管有相同的社会、社会阶层、教育环境,但每个人的品德行为表现却不一致。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应看到道德和品德的联系性,又应该把这两个概念严格的区别开来加以运用。4、“法治”的正确理解“法治”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治”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简而言之,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法律文化中的观念层面。与乡规民约、民俗风情、伦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会规范相比,法制是一种正式的、相对稳定的、制度化的社会规范。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二、从《品德与生活》到《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制定。由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于2016年6月28日联合印发实施。三、课程目标1、整体目标:(1)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2)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3)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2、阶段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使青少年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与原则,掌握基本法律常识;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具备运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 其中,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公民意识、规则意识、权利义务观念、诚信观念。四、设立原则:系统规划——中小学整体推进,分段实施,螺旋上升。遵循规律——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循序渐进。常态长效——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实践体验,注重知行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课程实施编写《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中小学法治专册教材(六年级上册)。在其他各学期,结合相关内容,分散嵌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六、课程内容小学阶段重在启蒙和初步认识,感知身边生活中的规则与法,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法制观念与原则,初步形成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遵规守法的行为习惯,重点实施以下内容。(见幻灯片)七、教材特色1、继承和发扬《品德与生活》教材原有的特色生活化:儿童的生活是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 活动性:呈现形式以活动为主。 儿童化:能与儿童对话的文本。情感性:细腻,重视创意,蕴含教育智慧2、整体把控教材容量,适当降低难度,取消三级标题,整合有关栏目,减少交叉与重复,增加、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努力锤炼教材语言3、凸显法治教育内容,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教材案例分析(見幻燈片)九、教学活动实施的建议。1、活动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的,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活动化教学”2、常用活动形式:观察、制作、种植、饲养、交流、阅读、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访问、游戏、角色扮演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