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往事依依课件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字注音: 徜徉( ) 烟波浩淼( )青女素娥( ) 婵( )娟 绚( ) 镂( ) 心旷神怡( ) 镌( )刻 谆谆( ) 2.形近字 嘹 谆 缭 潦 淳 积累四字词语: 搜索枯肠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雄伟险峻 烟波浩淼 无边无际 茫茫荡荡 走投无路 狼狈逃窜 津津有味 气象万千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油然而生 滚瓜烂熟 鸦雀无声 谆谆教导 身历其境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文中哪句话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 2、于漪老师在文中追忆了哪几件往事?往事对于“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影响? 1)观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以趣动人) 作用: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 2)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 (以美动人) 作用: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使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3)国文老师讲课入情入理,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印象。(以情动人) 作用: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使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4)老师谆谆教导铭刻在心,受用不尽。(以理服人) 作用:使我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努力成为志趣高尚的人。 1、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家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欣赏《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赏析:词中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爱国之情。 上阕写登亭所见景色,抒发“兴亡”之叹。 下阕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了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 田汉《南归》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 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 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 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引起下文。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6)金色回忆。回忆几件有关读书(画)的往事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和影响。 第2段:回忆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的情景。 第3--4段:读《千家诗》带来的美好回忆。 第5段:回忆初中读书时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怡情明理、激起课外阅读兴趣的情景。 第6段:老师的谆谆教诲,铭刻在心,受用一生。 第三部分(7)篇末点题,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 第 二 课 时 品读课文 欣赏语言 情感熏陶 小结: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显然和她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是分不开的。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 请牢记这节课,我们要像于老师那样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一些好书,能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 了绚丽的色彩: 红紫芳菲 橙黄橘绿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兜鍪(móu):古代作战时戴的盔.] 这首诗抒发的感情:孤独、惆怅、感伤的感情。 国文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身子左右摇晃) 代课国文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眼睛注满情思) 5、两位国文老师在讲课时都入情入理,但朗诵时的状态稍有不同,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差异。 与读书(画)有关。因为正是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学生时代有关读书(画)这些往事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了依依之情。 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6、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童年时代可写的往事很多,作者为什么要独独选择这几件往事? 7、你能从作者的“依依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 首:开篇点题,提到依依往事,引起下文。 尾:篇末点题,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8、思考:首尾两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