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课件13)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红顶商人”胡雪岩 材料一: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张籍《贾客乐》 思考,这一首诗反映了商人怎样的生活? 反映了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海上盗船动百盈,东南西北候过客”——黄培芳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船”——王安石 思考,材料二又反映了什么? 古代商人常面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 材料三:晋商的经商谚语:“宁可赔折腰,不叫客吃亏。”“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 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应具备哪些素质?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城市的由来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 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 “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 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二、市的的发展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 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 商业上的特点吗 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 所,很不方便。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郑人有欲买履者,……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 ——《韩非子》 朝 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代 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收钱时必须投钱入器 汉代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九市 南北朝 草市形成,设“草市尉”管理 唐朝 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市”有固定的场所; 某些商业繁华地区“夜市”繁荣 宋朝 突破了时空限制;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 草市已具较完备饮食服务设施 明清 都市商业区相当繁华 思考10:总结“市”的发展特点 (提示:从管理程度和服务设施完备程度方面分析) 二、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市场 朝 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代 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收钱时必须投钱入器 汉代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九市 南北朝 草市形成,设“草市尉”管理 唐朝 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市”有固定的场所; 某些商业繁华地区“夜市”繁荣 宋朝 突破了时空限制;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 草市已具较完备饮食服务设施 明清 都市商业区相当繁华 管 理 严 格 管 理 逐 渐 放 松 商 品 买 卖 场 所 服 务 设 施 完 备 的 商 业 区 二、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市场 商 业 都 会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唐六典》 材料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王建(767—约830年)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 二、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市场 宋太祖赵匡胤 “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思考7:如何理解这两段关于唐朝“市”的材料? 突破时间上的限制 有时间上的限制,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 今朝半醉归草市, 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 新酒 送外卖 饮食服务设施 有空间上的限制 北宋东京城 二、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市场 市、夜市、晓市 唐长安城 北宋汴京城 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唐代坊市分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限制。 宋代都城商业活动“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形成了街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一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 。” 材料二仁宗景祐元年(1034)十一月甲辰诏:京旧城内侵街民舍在表柱外者,皆毁撤之。遣入内押班岑守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