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汉语-判断句.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同主语之间的表达关系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 判断句通过谓语所指对主语所指进行分类,判断两者是否同一事物,判断主语所指的属性、类别,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古汉语判断句的谓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充当。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 武汉工程大学大学是省属重点高校。 他不是湖北人。 对比: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元) 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元) 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4)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 武汉工程大学是省属重点高校。 他不是湖北人。 ▲古今判断句的差异? ▲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 现代汉语判断句一般由判断动词“是”作述语(不用的频率很低)。 毛泽东,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古汉语判断句常直接用名词谓语构成判断,上古汉语不用判断词“是”,靠判断句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有时在主语后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在谓语后加语气词“也”,表达判断语气,帮助判断。 现代汉语判断句的否定用“不”,古汉语判断句的否定用“非”。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 A. 用“者”、“也”帮助判断 1.主语+者,谓语+也。 2.主语 ,谓语+也。 3.主语+者,谓语。 4.主语 ,谓语。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 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 夫鲁,齐晋之唇。(左传) 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经·北山经) 劫天子,恶名也。(战国策·秦策) 陈良,楚产也。(孟子·滕文公上)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4) 君者,出令者也。(韩愈.原道) 所重,民、食、丧、祭。(论语·尧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 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这两句的意思很明显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却不是判断句。 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名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B.以副词“乃”、“即”、“诚”、“必”、“亦”、“皆” 、“惟”、“维”、“伊”、“繄” 、“诚”、“实”、“尽”、“素”、“固”、“良”、“必”、“真”、“又”、“本”、“盖”、“其”等帮助表判断。 主语+副词+谓语+(也) 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温衣美食者,必此家也。(韩非子·六反) 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荀子·非十二子) 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蔺列传) 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诗经·小雅) 尔维旧人。(尚书·大诰) 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孟子·万章上) 吾翁即若翁。(史记·项羽本纪) 吕公女,乃吕后也。(史记·高帝本纪) 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史记·袁盎列传) 其带伊丝,其弁伊骐。(诗·曹风·鸠) 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左传·僖公五年) 子诚齐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列御寇盖有德之士也。(庄子·让王) 先秦时期,古汉语中尚无专职的判断词。“为”、“乃”、“即”等经常出现在判断句中,但都不是专职的判断词。 古汉语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司马迁.报任安书) 劳师而袭远,非所闻也。(左传) 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 副词“非”修饰名词性谓语。 *他不是湖北人。 副词“不”修饰判断动词“是”。 C.“为”字句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孟子·公孙丑上) 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论语·微子) 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为”字式:判断句or动词谓语句 ▲古代汉语的“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须根据文意而定。 王使人为冠。(战国策·齐策) 为国以礼。(论语·先进) 女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 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 固哉,高叟之为诗也。(孟子·告子)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元) 意义空泛带来词义虚化,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联系主语和名词性谓语的功能,“准判断词”。 D.判断动词“是” 主语+是+宾语 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