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六年级下长春版10.1《论语四则》课件2.ppt

语文六年级下长春版10.1《论语四则》课件2.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六年级下长春版10.1《论语四则》课件2

“礼”的本义是祭神的器物和仪器。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礼”具有社会政治规范(“立国以礼”)和行为道德规范(“立身以礼”)两方面内涵。 作为社会规范与制度约束的“礼”,其特性有二:其一是“别”。其旨在依据共同体成员的职位、年龄、性别及血缘等因素来划分权利和义务范围,规定不同社会角色的各自行为选择边界,以此来避免因无差别而造成的利益冲突和社会无序。 其二是“和”。“礼”以“和”为贵,是“和”的体现。外在制度化的“礼”与内在精神性的“和”,两者刚柔相济,不可或缺。如果事事循“礼”而不知尚“和”,一味讲原则而不知变通,便会使群体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反之,如果无原则地处处求“和”,而没有“礼”的制度保障,则会使“和”失之于流泛。 “和”能带来合力与双赢,“和”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和为贵,忍为高”、“与人为善”而“不与邻为壑”,“四海之内皆兄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这些信条千百年来铸就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民族性格。     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分析了中国人的和平主义、豁达大度和老成温厚的文化品质,他指出:“宽容是中国文化最伟大的品质,它也将成为成熟后的世界文化的最伟大的品质。”(和:人人有饭吃;谐:人人有言论自由。) 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并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有学者将“仁”的内涵分为四个层次,即血缘亲情之爱、仁者爱人、个人品性、理想境界: 1、血缘亲情之爱。这是“仁”的内涵的核心。孔子十分重视血缘亲情之爱,他认为“仁”之根本在于“亲”,“笃于亲”才能“兴于仁”。要做到“仁”,就要由近及远地从爱自己开始,爱父母,爱身边的亲人。因此,孔子怒斥宰予放弃三年之丧为“不仁”(《阳货》)。 2、仁者爱人。孔子的“仁”以血缘亲情为出发点,但却不止于此,还应当推己及人,把对父母子女的爱推广到一切人。于是,“仁”就由亲情之爱转化为人与人之间一般关系的行为准则。所谓“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仁”与“礼”的关系? 2找出《论语》忠孔子其他弟子“问仁”的文字,与“颜渊问仁”一章对照来读,看孔子的回答有何不同,并体会其哲学含义。 3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 在孔子看来,周礼是夏商周“三代之治”的总结,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典范。人们只有奉行周礼,才能成为有教养的君子;国家只有按照周礼去管理,才能成为太平盛世。 然而,面对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崩乐坏”的残酷现实,孔子不得不思考:“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第三 )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制度又有何用,又从何谈起呢? 因此孔子创造性地“援仁入礼”,用“仁”的思想来解释礼,为“礼”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 孔子将“礼”从外在的规范约束转换成人心的内在要求;将“礼”的僵硬的强制规定提升为生活的自觉理念;将一种宗教性、神秘性的东西变而为人情日用之常,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与“仁”是一个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礼以仁为价值依据和内在本质,仁以礼为外在表现形式。 孔子继承了周公等前人把“礼”人文化的倾向,进一步将“礼”世俗化、伦理化,初步完成了礼学由天命鬼神向现实人生、由理想的彼岸世界向凡俗的此岸世界、由外在向内在的价值转换。 仲弓问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子贡问仁 司马牛问仁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讱---音rèn,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