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赤壁赋_(打造完美的免费课件)
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本文的艺术特色: 1.多次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行文结构波澜起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2.写景、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 3.善于取譬。 一层:夜游之乐 1.泛舟赤壁,襟怀开朗 (乐) 二层:乐极悲来 2.饮酒放歌,箫音怨慕 (转悲) 3.慨叹人生,苦短失意 (悲) 三层:因悲生悟 4.苏子作答,妙语解颐 (转喜) 5.主客尽欢,忘情尘世 (乐) 结构 情感 理解构思和表达艺术 赤壁之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夜游之行(“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乐 客 乐极生悲 , 释悲生议 英雄易逝、人生 苦短、仙愿难成 苏子 借景议理, 解客之悲 变则万物皆短、不变则物我皆长、物各有主、共适清风明月 喜 景 情 理 悲 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 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 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 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 永恒的赤壁,永远的苏轼 赤壁的灵秀抚慰着苏轼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也孕育了他伟大的思想和灵魂。在灵魂和自然融合的一刹那,我们理解了苏轼的幸福和不幸. 赤壁因苏轼而留下千古华章,苏轼因赤壁而屹立千古。感谢苏轼给我们带来的精神食粮。苏轼若有知也应感谢我们对他的理解.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活用现象 名作状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正襟危坐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方其破荆州 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7.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名作状 使动用法 名作动 名作动 五、一词多义 1.歌 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 … 倚歌而和之 2.望 七月即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3.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如 5.之 6.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纵一苇之所如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月出于东山之上 扣舷而歌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7.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些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 动词,唱 名词,歌词 名词,歌声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动词,眺望 动词,攻下、攻占 名词,下面,位置低的,与上相对 动词,像 动词,往,到 助词,取独 助词,的 代词,它 助词,不译 动、形容词尾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吗” 介词,在 介词,在 介词,表被动 介词,从 音节助词,不译 六、翻译句子,注意句子的特点。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4、固一世之雄也。 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相与枕藉乎舟中。 8、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9、何为其然也? 10、而今安在哉? 1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教学目标 第四课时 归纳字词 知识归纳 1.通 假 字 2.古今异义 3.词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