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区位因素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根据这一标准,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因素与一般传统产业有所不同。首先,要求配置在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高的地区;其次,要求位于大区域内乃至国际有利的地理位置。例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和我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都是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发展的产业区。 第四节 我国的主要工业地区 一、沪宁杭工业基地 以上海为主要中心,包括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南京等工业中心在内,是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大型工业基地。它的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5,工业结构以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等工业最为突出。但是本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今后将继续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二、京津唐工业基地 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较发达。基地范围内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盐等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钢铁、化工、机械、轻纺等工业,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10。今后重点可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和精细化工方面。 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等工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鞍山钢铁公司、抚顺煤矿、大连造船厂和化工厂等大型骨干企业。 四、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 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各城镇,在引进境外(港、台)和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势下,发展了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等,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基地。 五、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包括沿海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和经济开放区(辽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福建沿海、珠江三角洲、广西沿海等)。 六、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上述沪宁杭工业基地,既位于沿海地带,又在长江下游的入海处。由南京溯江而上,有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等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基地,以贵州乌江水电站为中心的矿业基地,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等。这个地带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地,综合性强的一个地带。这个地带将逐步向着拥有水电、有色冶金、化工、钢铁、轻纺、机械、电子等多种工业地带的方向发展。 七、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 这个地带东起连云港,向西拥有徐州煤炭工业、郑州轻纺工业、洛阳机械工业、西安飞机制造等工业、兰州石油化工、新疆境内的石油工业等基地。兰新铁路西段已与中亚铁路接轨。兰新—陇海铁路将成为从西欧通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工业发展的前景广阔。 人口和城市 第五章 本章导读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世界人口问题和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密度;世界人口分布和三大宗教的分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和增长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自然增长率 由于世界各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而人口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世界人口空间分布分为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少地区和基本未被开发的无人口地区。据统计,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7%,那里却居住着世界70%的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欧亚两洲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2.2%,但两洲人口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2%。尤其是亚洲,世界人口的60%居住于此。非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一半而人口尚不到世界总人口的1/4。大洋洲更是地广人稀。南极洲迄今尚无固定的居民。四大人口稠密地区是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都在发生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土地资源调查课件.pptx VIP
- 2025教学主任及教秘专项培训班考核试卷含答案.docx
- QC∕T 948-2013 汽车顶部装载装置.pdf VIP
- 八上名著《红岩》:故事梗概+知识点+考点大集合.doc VIP
- 《劳动经济学讲义》课件.ppt VIP
- ISO各体系认证审核前准备资料清单.doc VIP
- 巧虎目录清单.doc VIP
- 销售管理专业《销售案例研究 ( 实践 ) 》课程调研报告样本.pdf VIP
- 2025年新精通版(三年级起)英语三年级上册课件 Unit 2 Lesson 3 .pptx VIP
- 场效应MOS管AK4435参数-9.1A-30V封装SOP-8.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