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探究

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探究   摘要:大学生作为公民中的特殊群体,可以说是备受关注和寄予厚望。可是,他们对于法律意识的认知还很模糊,很容易酿成大错。作为这一群体的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的学生,在这方面更是令人担忧。笔者试图对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模式的重构奠定基础。 关键词:法律意识;现状;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51-02 一、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上的共性 在民办高校工作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共识,那就是我们的学生处理问题时往往采用非常不冷静的行为,最终导致家长和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令人心痛的结果,学生本人事后也是追悔莫及。 通过对近些年发生在大学校园或大学生身上的各种案件的分析,我们也许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说大学生假期打工被骗;就业时误入非法传销而无法脱身;因生活琐事、情感纠纷引发的伤人、伤己事件的频发无不透露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欠缺。那么近年来,从清华大学刘海洋的“泼熊事件”,到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再到众所周知的“药家鑫案”和口出狂言的“我爸是李刚案”等具有代表性案件的发生,表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1.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低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形式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法律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总计发放调查问卷2300份,收回2151份,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约80%的学生都表示知道一点,但具体内容并不是很清楚。当问及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时,全部知道的学生还不到10%。这表明现在大学生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存在明显欠缺。 2.法律观念淡薄 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很多大学生法律观念呈现出模糊的状态。他们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考虑问题时也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上过大学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我们周围的很多人都热衷于购买二手的东西,这样既经济又实惠,可是很少有人关注这些东西的真正来源,在购买时经常无意间成为不法分子的销赃对象,其行为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可他们却浑然不知。 现在的学生还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分不清什么行为是正当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他们也分不清违法与犯罪之间的界限。比如在大学校园发生过这样的案例,有人在自动取款机上取款时,发现了别人遗留在取款机上的银行卡,便直接从别人卡中取出了一定数量的钱,事后及时醒悟,将卡和钱都归还失主。我们的学生想当然的认为这样做就没有事情了,不会受到不良影响,殊不知其取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3.法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通过调查结果表明,大约有40%的人认为迫不得已才会求助于法律,约15%的人遇到法律纠纷时会选择托人私了,甚至有40%左右的人认为可以钻法律空子,有60%左右的人利益受损时选择自认倒霉。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而且理论与实践存在明显反差。 通过大学一年级关于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期望学生遇到问题、纠纷时,能采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可当调查问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能不能想到并应用法律来解决时,绝大多数同学表示,想不到,即使想到了,也觉得太麻烦了,不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每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他们往往头脑发热,采取过激的行为,甚至是非常愚昧的方式,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还有的同学认为,当问题发生时,想到了通过法律来解决,可是不知道运用哪部来解决现实的问题。比如,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扣押学生的身份证、学历证或让学生缴纳抵押金,我们的学生想不到要运用《劳动合同法》来维护自己权益;在他们购买东西时,习惯性的不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自己的财物被他人非法处分时经常无所适从,不知道要应用什么法律理论来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二)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问题之特殊性 之所以将民办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加以分析,是因为这部分学生的思想会呈现出普通大学生不一样的特点。 高考过后,这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在与其他同学相比之后会产生极度的自卑心理。但当他们选择了民办高校,特别是当踏入民办高校的大门之后,他们又会产生强烈的不认输的心理。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他们一方面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然而由于没有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在遇到问题时,通常会将责任归结为他人或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当前大的社会环境之下,民办高校为了获得足够的学生资源,往往是各种手段并用,导致其生源背景复杂,个人素质存在极大差异。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学习习惯与能力、学习态度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