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摘 要】采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对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得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类型及运营模式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衡、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优化农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应积极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农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327.8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中民族地区是指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和集中的地区,主要是指我国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和广西5个少数民族地区和云南、贵州、青海、四川、重庆和甘肃6个多民族省份以及吉林、湖南、湖北和海南等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民族地区乡村的发展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课题组经实地调研,对当前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以助力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1986—1994年),主要标志是农家乐的兴起;二是全面发展阶段(1995—2001年),主要标志是乡村假日经济迅速发展;三是纵深发展阶段(2002—2006年),这一阶段借助国家三农政策,乡村旅游全面深入发展;四是提升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旅游产业地位不断上升,产品不断升级创新。
二、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区域分布不均衡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近年公布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分布情况,可以归纳出民族地区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区域分布特征。总体来看,民族地区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区域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目前公布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共计359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0个。其中,贵州和四川最多,有21个,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58%;广西和新疆各有15个,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27%;西藏最少,仅有1个,占全国总量的0.22%(见表1)。
(二)乡村旅游类型丰富
我国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及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形成了不同的类型。通过对现有乡村旅游开发各要素的分析与整合,结合乡村旅游产品系统理论,可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类型概括如下:
1.农家乐型
“农家乐”旅游是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是以农家为主要旅游资源、农村其它资源为辅助旅游资源策划开发的旅游产品类型。“农家乐”旅游是以“农业、农村、农事”作为主要发展载体,重点突出一个“农”字。如四川成都郫县农科村、锦江区三圣乡,甘肃龙门镇五里铺村等乡村旅游是典型的农家乐类型。
2.民俗风情依托型
民俗风情依托型主要是依托典型的天然村落,利用保护完好的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对民俗文化进行开发、保护和利用,展示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风情、传统节庆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实践证明,这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民俗文化村模式。如贵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青海省互助县土族民俗村、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红旗村以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西博荣村等都是依托民族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
3.古村落型
古村落型主要利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镇或元、明、清时期遗留的拥有大量传统民居的古村落来发展乡村旅游。如云南腾冲县和顺镇、大理喜洲镇,广西大圩古镇。
4.农业观光开发型
以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吸引游人,具体以生态庄园、观光农场、花卉生产基地、果木园林以及特殊地形下的农田景观等形成“人—村落—农事现象”和谐的生态环境来发展乡村旅游,典型的如广西南宁的八桂田园、广西龙胜县龙脊梯田等。
5.现代农村展示型
此类型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纳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优先选择村镇集体经济比较发达、村民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乡村,在旅游宣传中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主要卖点,典型的有广西恭城红岩村等。
(三)乡村旅游运营模式多元化
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元化经营模式(见表2)。
“农户+农户”模式 农户们在“示范户”的带动下,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示范户”那里学习经验和技术,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统一。 优点:文化保留最真实;游客花费不多,能体验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
缺点:缺乏资金与技术支持,经营管理水平低, 接待量有限。 四川成都农科村、广西恭城红岩村
“公司+农户”模式 旅游公司依据当地的民俗、农事活动开发旅游产品,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L∕T 637-2019 电力用固定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pdf VIP
- RoboSim虚拟机器人第三课-灯如流水.pdf VIP
- 22、啊哈C语言!逻辑的挑战(修订版)-2020-01-05.pdf VIP
- 《有余数的除法》.pptx VIP
- 山东第四届结构设计竞赛手册(终稿).pdf VIP
- 气排球比赛记分表格模板.doc VIP
- CMA测试试题培训资料.doc VIP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华诗词之美》章节测试答案满分版.doc VIP
- 幼儿安全教案:会惹祸的阳台.doc VIP
- 第三单元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