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及处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及处理课件

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及处理 留置期间并发症 早期机械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 导管移位 导管断裂 导管阻塞 导管相关性感染 静脉炎 症状及体征 痛 红 肿 静脉条索 分泌物 早期机械性静脉炎 原因 1、导管材料和型号 2、头静脉进入 3、导管尖端位置 4、患儿状况 5、置管侧肢体初活动过频繁 6、穿刺者技巧 早期机械性静脉炎 措施 1、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可轻微活动 2、冷湿敷:50%硫酸镁溶液 4次/天 20分钟/次 3、理疗:短波红外线 1次/天 共三天 4、持续处理直到症状消失 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 导管尖端位置不良:PICC导管尖端必须位于腔静脉内 刺激性药物在外周血管 PH/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 不合理解释 快速输注 微粒 化学性静脉炎 预防 措施 1、确认导管尖端位置 1、抬高患肢轻微活动 2、保证充分的血液稀释 2、冷湿敷 3、合理稀释药液 3、暂停PICC输液, 3-7天后再灌注 4、滤器的应用 4、拔管 细菌性静脉炎 原因 预防 1、不正确洗手 1、严格无菌操作 2、不正确消毒皮肤 2、保持敷料的干燥, 3、敷料护理部良 完整,无菌,封闭 4、穿刺时污染导管 3、频繁洗手 5、机械性/化学性静脉炎 的进展 细菌性静脉炎 措施: 湿热敷,轻度活动 抗炎 暂停经PICC输液,3-7天后输液 拔除或更换导管 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 原因 与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有关(导管外周形成血栓) 与机械损伤有关(血管内膜形成血栓) 与封管技术不当有关(导管尖端及导管内形成血栓) 患儿状况(高凝、脱水) 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 预防 每日测量双臂臂围 观察导管内是否有血凝块并及时抽出 每日两次用肝素盐水(10U/ml)进行脉冲冲管 正压封管 尽量不从此管输血和抽取血标本 头端剪口与侧向瓣膜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对预防血栓发生无差异 措施 热敷 理疗 尿激酶溶栓 拔管 导管断裂 预防 不要用力封管 使用不小于10ml注射器 正确固定 避免使用利器 不要宰导管处缝合或贴胶带 前段剪口较后端剪口发生率低 导管移位 原因 过度活动 敷料密封不牢 不正确的导管固定,固定不牢 疏忽中导管外移 导管移位 预防 1、固定技术 2、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 3、每班监测体外导管长度 措施 观察导管功能 X线定位 不要重复插入外移导管 拔管或重新置管 导管阻塞 原因 输液速度过慢 未及时更换药液 输液泵故障 药物配伍禁忌 输血及抽血后未彻底冲管 脂肪乳剂沉淀至管腔阻塞 未脉冲冲管 未正压封管 穿刺上肢测量血压 体外导管打折 导管阻塞 预防 尽量减少穿刺时静脉损伤 采用正确的冲管封管技术 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输注脂肪乳时定时冲管 应用滤器 避免患儿哭闹给予安抚 禁忌在穿刺上肢测量血压 导管阻塞 措施 检查导管是否打折 确认导管顶端位置 用10ml注射器缓慢回抽,血凝块是否抽出 酌情拔管 分析利弊 导管再通 导管相关感染 诊断标准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所解释。 PICC常规护理 1、PICC置入后24h内更换敷料一次,如渗血量多应及时更换 2、每周更换肝素帽及无菌敷料一次,如发现贴膜被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应及时更换 3、每日测量双侧上臂周长 4、每班记录外导管长度 5、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异常,体温及肢端皮肤的温度及血运情况 预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