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一讲: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第一讲:导论.ppt

T型知识结构 T型知识结构较好处理了学习中通与专的辩证关系,要通中有专,专中有通,专通结合,防止通而太空、专而太死的两种倾向 大量事实说明: “复合型”品位的高低决定于文化素质培养质量的优劣,而大学语文课正处于文化素质教育质量的“瓶颈”位置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质量中,往往透视着一所大学办学的规格,这已是被清华、浙大、中科技大学的经验所证明了的不争的事实。 2、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呼唤重新审视语文教育; 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首先应是文化人。作为文化人,他在社会生活中,有三点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继承传统优秀文化;二是创造优秀文化;三是传播优秀文化。而作为文化人,他们就业的岗位,将在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线。其文化素质品位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认可与否。 3、从学科定位重新审视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作用; ⑴工具性的退化; ⑵审美性的错位; ⑶人文性的缺失; ⑷情趣性的低俗化。 ⑶人文性的缺失 郑州新闻 9月7日,嵩山论坛 2013年会开幕式在 登封举行,来自世 界各地的430名嘉宾 齐聚天地之中,围绕 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进行广泛认真的对话交流。 ⑶人文性的缺失 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校孟繁颖: 人文精神笼统说是关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方式、态度、思想和观点,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的维护、价值的追求和命运的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是构成一个民族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中国城市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丁晓宇: 中国梦要想真正梦想成真,文化的发展不可或缺。并且,一个经济、文化并行发展,生态又十分优渥的地方,一定是最优秀的人才向往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才会形成人才高地效应,最终实现良性互动发展。 4、树起 “大语文”观 在大学阶段,语文应当承载并反映了社会、国家、民族、民生乃至个人之命运,所以称之为“大语文”。 更要以整个东方文明为大背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深厚底蕴,立足于当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时代,高举弘扬民族文化的大旗,关注自我以及民众的生存状态,传播优秀文化,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大语文学科定位 1》、以强调应用能力为主的工具性定位; 2》、以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的人文性定位是其核心; 3》、“工具性、人文性与审美性”并重、审美性为先导的学科定位 6、大语文学科特征 1、强语重文,文道一统,情智双修; 2、注重传承与创新; 3、大背景、大视角、大视野,多元融合; 4、大思维、大语言系统,言说方式大气。 思考:何谓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就是个体化的关爱,是一 种爱,一种尊重,一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尊重,一种“己之所欲亦人之所 欲”的关爱,一种如《庄子.逍遥游》中描述的“树之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 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的处置方式。 讨论:1、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大学生学习最终目的:自我完善A+B A现实版:挣钱,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家,提升生活质量 B理想版: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讨论: 2、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大语文? 教材阅读指导 -----创新 1、P、7-11《周易》节选之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哲学原理,亦即创新成长也。 2、P、13《大学》节选之“三纲”其核心在“亲民”,亦即创新思想也。 3、P、159《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更是在惊醒着我们“革新除弊”的重要。 教材阅读指导 ------修行 1、P25《渔父》 A/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皆可吾用; B/全身远害,洒落超脱,和光同尘,不与抗争; 2、P167《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1)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有一点信心; 2)功不唐捐! 教材阅读指导 -----情趣 1、P172《读书的艺术》; 2、你所能够遇见的…… 《论语·宪问》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师曰: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THE END 谢谢听讲! 四、大语文的学习与追求 1、借鉴中国文化第一要义进行学习 ⑴泰戈尔的《人生亲证》; ⑵孔子的“下学而上达”; 国学感恩词 感谢党的英明领导!感谢祖国繁荣昌盛! 感谢学院栽培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谢老师辛勤培育!感谢同学关心爱护!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及一切付出的人! 第一讲:大语文导论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苑道平2017/9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