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态环境的保护.ppt.ppt

  1. 1、本文档共1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生态环境的保护.ppt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为: 中国(13亿) 印度(11亿) 美国(2.97亿) 印尼(2.23亿) 巴西(1.81亿) 预计到2050年,印度将拥有16亿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中国以14亿人口居第二位。 一、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 3我国人口的现状 2005年人口已经突破13亿 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目前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 人口基数大, 人口仍将持续增长 2005年 2010年 21世纪中叶 以后, 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究竟多少人才合适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李小平的观点是:中国的长远的人口目标应该确定为:100年后应力求降到8亿并力争更低的水平,无论如何不应高于10亿,200年后降到3亿左右的水平,至多不高于5亿。8-10亿的中国生活质量不可能有多麽美好;3-5亿的人口数量,人民生活和山川景色才真正有可能令华夏子孙竟折腰。要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总和生育率就必须进一步迅速降低并长期保持下去。在百年之内,任何高于或等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都是绝对不可取的。要实现100年以后8亿以内人口目标,总和生育率就必须长期保持在低于1.6的水平。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 ②1954至1957年--由严禁节育到逐步主张节制生育。 ③1958至1959年--已孕育起来的控制人口思想受到严重干扰。 ④1960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计划生育思想复苏与开展工作。 ⑤1966至1969年--计划生育政策未变,但丧失实施的社会环境。 ⑥1970至1980年初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形成合情合理的生育政策。 ⑦1980初秋至1984年春- -计划生育政策由晚稀少向一孩紧缩。 ⑧1984至1991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各地方计划生育条例。 ⑨1991至1999年--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 计划生育政策 晚婚 晚育 少生 优生 人口老龄化问题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26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600万,分别占总人口的10%和7%。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阶段。 据预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020年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5.6%;到2050年达4.1亿,占总人口的27.4%。这意味着我国将在21世纪上半叶真正进入老龄化社会。 水 体 污 染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 1.2 全球变暖的危害 和冰川加速融化,从而使海平全球变暖将会导致海水热膨胀面上升。全球约91%的冰在南极,由于气温的升高,每年约有40亿t冰山融化; 厄尔尼诺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出现大范围异常偏暖,且持续6个月以上的一种气候、海洋现象;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厄尔尼诺、拉尼娜等重大气象灾害,与全球变暖直接相关;海平面的上升,将使沿海城市与低地国家遭受灭顶之灾。 CO2排放与全球变暖 拉森冰架瓦解过程 1.3 控制全球变暖对策 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发大会上,180个国家签署了《全球气候变化框架条约》。为阻止全球继续变暖,各国均需大量削减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由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 2002年3月,欧盟批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08——2012年间,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8%; 2002年9月将在南非召开全球首脑会议,以批准《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2、臭氧层破坏 2.3 臭氧层现状 3、酸雨肆虐 燃煤、燃油产生的SO2、NOX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经太阳光、紫外线以及大气中Fe、Mn离子的光化学催化,形成一定量H2SO3 与HNO2,当其溶于大气水蒸气中进一步氧化后,形成H2SO4 与HNO3并随雨、雪、雾的形式降落大地。对于 pH≤5.6的降水,统称其为“酸雨”。 世界三大酸雨区——北欧酸雨区、北美酸雨区和中国西南酸雨区; 中国年耗煤约15亿t,年排放SO2近2500万t,是世界上排放SO2最多的国家;酸雨区面积达270万km2,亦是世界上酸雨覆盖面积最大的国家; 3.2 酸雨的危害 世界上一度称酸雨为“空中杀手”,是因其危害植物、残杀鱼类、腐蚀金属并直接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受酸雨影响,若河流、湖泊pH≤5.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