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简介.ppt.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西走廊简介.ppt

* * * 美丽家乡 1.河西走廊概述 2.河西走廊地图 3.河西走廊地位 4.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5.河西走廊气候和水温特征 6.河西走廊的土壤及其特征 7.河西走廊的地形 8.河西走廊的地带性植被 9.河西走廊的河流及灌溉 10.河西走廊的农业河西走廊的生态危机 11.河西走廊的现转及保护 12. 河西走廊的自然风光   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狭长高平地。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 两汉魏晋时的河西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又因在甘肃境内,也称甘肃走廊。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海拔1,500公尺左右。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走廊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地︰玉门、安西、敦煌平原,属疏勒河水系;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属黑河水系,小部分属北大河水 系;武威、民勤平原,属石羊河水系。   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走廊自古为沟通西域要道,北丝绸之路也经过这里。嘉峪关、敦煌莫高窟和阳关均位于走廊西部,目前兰新铁路也由此通过。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其中的“天山”即指祁连山。河西走廊就位于祁连山山脚下,它的兴衰存亡完全依赖与祁连山的雪水。而祁连山正处在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之间,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如此之高,如果张骞要绕路南行,岂非要九死一生地去翻越它?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切实际的。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往西域的咽喉。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古代丝绸之路在这里通过,张骞出使西域不绕路走,而非要经过当时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原因就在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上。 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缘拗陷带。喜马拉雅运动时,祁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冲积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现南山北麓坡积带、洪积带、洪积冲积带、冲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走廊地势平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隔壁和沙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戈壁面积广大,绿洲面积更小.    气候特征: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连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农业发达。 水文特征:以黑山、宽台山和大黄山为界将走廊分隔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流水系,均发源于祁连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补给,冬季普遍结冰。各河出山后,大部分渗入戈壁滩形成潜流,或被绿洲利用灌溉,仅较大河流下游注入终端湖。 河西走廊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上。冲积扇上部组成物质 河西走廊 以砾石为主,夹有粗砂,目前很少利用;冲积扇中部和下部组成物质以沙土为主,多辟为耕地。冲积平原土质较细,组成物质以亚砂土、亚粘土为主,也是开耕的主要区域。在长期耕作灌溉条件下形成厚达1米、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高的土层,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走廊西部分布棕色荒漠土,中部为灰棕荒漠土,走廊东部则为灰漠土、淡棕钙土和灰钙土,淡棕钙土分布在接近荒漠南缘的草原化荒漠地带;灰钙土分布在祁连山山前黄土丘林、洪积冲积扇阶地与平原绿洲。灰棕荒漠土带的西端以石膏灰棕荒漠土为主,东端以普通灰棕荒漠土和松沙质原始灰棕荒漠土为主,东北部原始灰棕荒漠土和灰棕荒漠土型松沙土占显著地位。盐渍土类广泛分布于低洼地区,自东向西,面积逐渐扩大。草甸土分布面积则自东向西缩小。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围,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于山前,形成相互毗连的山前倾斜平原。在较大的河流下游,还分布着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引水灌溉条件好,便于开发利用,是河西走廊绿洲主要的分布地区  南北两面障体夹峙、中间绿洲广布态势使河西走廊自古就成为举世闻名的陆上交通咽喉。目前亚欧大陆桥纵贯走廊将近1400公里,串联了其中大部城市,路区接触系数高达53.0公里/万平方公里,大大提高了其交通区位优势。走廊南缘、北缘众多的隘口又使其成为南北交流的重要过道,如南缘的扁都口、当金山口使欧亚大陆桥得以将其影响范围延伸到大通河流域及青藏高原北部,北缘的人宗口、东小口子等则是河西与内蒙古游牧民族联系的要冲,更是通往外蒙最理想的直接出口。河西走廊实际是一个贯通东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