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的破解(准确翻译虚词)
第二节 准确翻译虚词;1.(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申甫传
汪 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辩。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 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
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①媐(xī):嬉戏。②瘗(yì):埋葬。③窭(jù):贫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解析 A项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都是介词,表对象,分别译为“在,对于”; C项介词,凭借。D项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 C;2.(2010·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举茂材,粟邑令。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坐残贼免。后以御史举为郑令。
永始、元延间,上怠于政,贵戚骄恣,红阳长仲兄弟交通轻侠,臧匿亡命。而北地大豪浩商等报怨,杀义渠长妻子六人,往来长安中。丞相、御史遣掾求逐党与,诏书召捕,久之乃得。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一切便宜从事。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注]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注】 令辟:砖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以题说法 如何回答虚词翻译题
设问方式 ①选择题,判断正确与否;②句子翻译题中也有虚词的翻译。
规范思路
(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技巧
1.词性分析法
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
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
其意义和用法。;2.位置分析法
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
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
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乎”:作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或
反问,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作词尾,用在形容词后。作介词时它位
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
范围、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
3.温故求新法
我们应尽量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及有关知识,将这些
例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虚词的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