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立东华大学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研究所专题演讲摘要记录主持.docVIP

国立东华大学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研究所专题演讲摘要记录主持.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立东华大学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研究所专题演讲摘要记录主持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 專題演講摘要記錄 主持人:施正鋒、羅正心教授 演講者: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系主任 毛榮富博士 講 題:科學乎?政治乎?——新社唾液採集爭議中的話語戰爭 時 間:2010年11月17日 記 錄:民社所 碩一 梅慧敏 學緣起 新社唾液採集事件的研究 一張日據時期的戶籍謄本 新社事件背後的話語戰爭 「科學內部」 科學與政治:認同問題 原生論 情境論 科學內部的爭論Ⅰ 幾種檢視台灣漢人與原住民族相似度的方法 人類組織抗原(HLA):相同祖先者具有相同HLA的機會較高 Y染色體:追蹤父系祖先 粒腺體DNA(mtDNA):追蹤母系祖先 科學內部的爭論ⅡⅢⅣⅤⅥ 三種基因指標展現的結果 人類組織抗原(HLA): 台灣福佬與客家只有13%具有原住民血統(林媽利) Y染色體: 台灣漢人與中國南方漢人父系的相似度93% 台灣漢人與原住民族相似度7% 粒腺體DNA(mtDNA):追蹤母系祖先 台灣漢人與中國南方漢人母系的相似度79% 台灣漢人與原住民族相似度21% 林媽利關於台灣漢人與原住民族混血論點的轉變 2000年 利用HLA檢驗,發現福佬及客家人當中13%具有原住民血統 2006~2007年 以100個台灣漢人為樣本進行檢驗 Y染色體方面:59%來自亞洲大陸 父母系血緣一起評估:67% 所餘33人進行HLA分析,發現有18人可能帶有原住民血統 林媽利的結論 67+18=85。因此,85%的台灣人有原住民血緣 推測90%帶有越族的基因 『科學的』話語?(一) 種族「純粹度」的問題 利用遺傳基因型態的相似性支撐「種族的純粹性」 問題:雖然以遺傳的純粹度作為標準,但是「漢人」並非遺傳組成上一致的群體。 幾次大遷徙之後 福建漢人: 100%有Y染色體 34%有粒腺體DNA 廣東漢人: 67.7%有Y染色體 14.9%有粒腺體DNA 上述資料顯示,北方漢人南遷後與南方少數民族女性通婚的情況也不少。試圖回溯的這個「漢人」範疇也不「純粹」。 『科學的』話語?(二) 科學範疇和歷史範疇的混淆 「越族」這個概念的並非科學「紀律」(discipline)中的範疇——尤其指涉現代醫學實證性(positivity)原則下的範疇,更多是歷史範疇 陳叔倬的批評實際上仍是站在科學話語的內部 純與不純的定義缺乏說服力 術語不夠純粹 漢族、越族這些範疇的歷史性、日常性 檢體對比上的失衡 亞洲大陸的檢體量只有原住民的1/3~1/10,多樣性相對被壓縮。(因為亞洲大陸種族相對多樣,樣本數必須高才不至於壓縮多樣性) 基因上萬種,只做三種,不是完全準確的 遺傳話語的「前身」:自然史 如Foucault在《詞與物》(The Order of Things)一書所論,是西方古典時期對萬物的分類意識 以博物學家林奈所提出的一套等級式的分類體系 「自然史」知識模式在台灣 西方傳教士引進:馬偕 日本殖民台灣時引進:伊能嘉矩、森丑之助… 馬偕博士的『台灣遙寄』 馬偕博士『台灣遙寄』目錄頁 馬偕對台灣種族的分類 人種學(ethnology)角度的分類。依循 遷徙傳說、風俗習慣及體質特徵 人種分類 漢人 馬來人:體質特徵是「頭蓋骨壯如圓求」——這是十九世紀人種分類的普遍標準 生蕃 熟蕃 伊能嘉矩對馬偕的批評 批評馬偕的分類模式「不是科學的」,不過是行政上的分類。因為生∕熟之分只是歸化程度,而非科學的種族分類。 科學的研究應該是「調查種種人類之體質風俗習慣」,或說「種種之固有體質、心理、土俗、語言之現狀。」 伊能氏之分類原則:體質、土俗、思想、語言及歷史口碑 伊能嘉矩對台灣蕃人的分類 台灣蕃人都屬馬來人種 分類出四群(ataiyal, nakuijyo, kadas, tanah)、八族、二十一部 另外也對比平埔族語言中的數字和馬來語的數詞,認定都屬馬來語 與科學話語並存的 民間的: 地域的分類意識,比如漳∕泉、閩∕客、漢∕蕃。但這些分類範疇是浮動的,譬如在分類械鬥的場合 行政的: 依歸化、教化和管理的需要而分類。如漢∕蕃、生蕃∕熟蕃 科學話語的轉變 從自然史到生物學(最新的發展就是基因體) 馬偕:漢人∕馬來人;後者再分生蕃與熟蕃 伊能嘉矩:蕃人區分出四群八族二十一部 基因體機構及林媽利:血型及基因 反映對「生命」(life)這個概念的變化 G. Canguilhem:科學史就是概念的歷史。科學研究的對象沒有歷史,有歷史的是概念。 行政話語:與科學話語平行 清朝:漢∕蕃;後者再分生蕃、熟蕃 日本殖民時期:漢人∕高砂∕平埔 戰後國民政府時期:山胞。又分山地山胞、平地山胞 九十四年:統稱原住民族 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