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和IgA肾病关系探究进展.docVIP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IgA肾病关系探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IgA肾病关系探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IgA肾病关系探究进展   [摘要] 幽门螺杆菌(Hp)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并且已被证实是胃炎、胃溃疡等的确切致病因素。近年来对Hp感染与胃外疾病(其中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一些研究,IgA肾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但其致病机制仍不明确,然而,如果得到证实,这些结果可以改变之前被视为特发性疾病的IgA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IgA肾病;感染;致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 R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c)-0023-02 Recent studie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IgA nephropathy WANG Zhenwei1 YANG Shuaishuai2 1.The People’s Hospital of Qingzhou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Qingzhou 262500,China;2.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42 [Abstract] Helicobacter pylori has a higher rate of infection in the crowd,and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e exact causative factors of gastritis and gastric ulcer.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series of extra-gastric disorders which also include autoimmune diseases,and IgA nephropathy is included. But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However, if it is confirmed, these findings could revise th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IgA n-ephropathy previously considered as idiopathies. [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IgA nephropathy; Infection; Pathogenic mechanisms IgA肾病是以系膜区显著性IgA沉积为特征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也是肾小球源性血尿的最常见原因,有关IgA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对其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能引起急慢性的炎症免疫反应,而目前公认IgA肾病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对于Hp感染是否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近年来较新的研究,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1 Hp的发现 Hp最早是于1893年由意大利病理学家Bizzozero在狗的胃腺和壁细胞内发现的。1982年4月澳大利亚皇家朴茨医院的病理科医师Warton和当时的实习医师Marshall做的第37次培养看到了该种菌落,随后采用空肠弯曲菌分离术,最终分离出这种螺旋形微生物[1]。1989 年,Goodwin等[2]从不同方面对这种微生物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为了贴切地形容这一新发现的微生物,他们建立了一个新属,将其命名为幽门螺旋杆菌。 2 Hp的微生物学特征 Hp是一种多鞭毛、螺旋形弯曲革兰阴性菌。主要存在于胃黏液层和胃黏膜上皮表面或小凹间,此时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3]。Hp也可存在于扁桃体中,处于球状形态,并不可培养[4]。培养的营养要求高,需要微需氧条件,最适生长温度为37℃,相对湿度为98%,最适pH值为6~8,多选用布氏琼脂固体培养基,但需加用适量全血或胎牛血清作为补充物方能生长,属于典型的菌落传代培养,并可通过微观形态、革兰染色以及脲酶、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确定是否为Hp[3]。 3 Hp的致病机制 Hp进入胃之后,借助鞭毛穿过黏液层,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黏附素与上皮细胞牢固地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保护其免受中性粒细胞杀伤;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