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控制或专业发展大学教师评鉴的两难-台北护理健康大学教务.pdfVIP

绩效控制或专业发展大学教师评鉴的两难-台北护理健康大学教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绩效控制或专业发展大学教师评鉴的两难-台北护理健康大学教务

教育實踐與研究 研究論文 2007 年 9月,第 20 卷第 2 期,95-128 績效控制或專業發展? 大學教師評鑑的兩難∗ 孫志麟∗∗ 高等教育中的教師評鑑,乃是不同利害關係人相當關切的議題,同時承載 著社會、政治及法律上的多重意涵。然而,當我們致力於改善教師表現時,各 大學所採用的教師評鑑制度卻相當傳統,類似教師升等的模式,而未審慎思考 其合理性。大學教師評鑑的可信度,依然是最令人詬病且敏感的問題。本研究 採取批判分析的觀點,檢視教師評鑑在一所教育大學的實踐,並從理論與實務 連結的角度,進一步反省大學教師評鑑的困境與出路。研究重點聚焦於教師評 鑑兩種不同取向的探究-績效控制取向、專業發展取向,並比較這兩種評鑑取 向在理論及實務上的差異。在本研究中,個案研究乃是作為理解大學教師評鑑 如何運作以及界定教師評鑑的意義的視框。此外,這個研究也提供了教師評鑑 如何決策的另一種理解。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在逐漸增加對大學教師工作 和專業活動控制的氛圍下,學校行政人員採取了績效控制取向來評鑑教師的表 現,而忽略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於是,教師評鑑淪為績效控制的一種工具, 很難作為專業發展的有效機制。也因此,當績效掛帥進入大學校園之際,教師 評鑑制度必須重新被檢視, 以瞭解其是否可以兼顧組織的績效管理和教師的專 業發展。 關鍵詞:大學教師評鑑、績效控制、專業發展 ∗ 本文初稿曾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之「教育評鑑國 際學術研討會」 (2006/11/11-12 ),原論文題目為「科層控制或專業自主?—大學教師 評鑑的批判分析」 。本文作者對兩位審查人的悉心指正,謹致謝意。 ∗∗孫志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sun1014@ - 95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Research Article Sep. 2007, Vol. 20, No. 2, pp. 95-128 Accountability Control 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Dilemma of Faculty Evaluation in University Chih-Lin Sun∗ Faculty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ssue of strong interest for different stakeholders, given its social, political, and legal implications. While the efforts for improving faculty performance have been made, the systems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faculty on campus remain largely traditional. The credibility of faculty evalu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precarious and sensitive problems. This study used the critical analysis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practice of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