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省乐昌市乐昌实验学校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4《诗词五首》.pptVIP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乐昌市乐昌实验学校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4《诗词五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乐昌市乐昌实验学校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4《诗词五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酒当歌,举杯吟颂一首新词,可面对的还是去年的天气和旧的亭台。这无限美好的夕阳西下了,何时回来重现斜晖异彩? 花要凋谢,春将急逝(时光转瞬),谁能奈何?幸好有似曾相识之燕归来寻旧垒。我独自一人在铺满落花的小径上踱拉踱去。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的往事的流连,同时也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两句词对仗工整,“无可奈何”,表现出对落花怀着深深的叹息;“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着迷离的思绪。 “落花”与“归雁”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词人似乎失去了什么,又似乎拥有了什么,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深蕴着生活的哲理。“燕归来”与“花落去”为实笔,但一经与“似曾相识”、“无可奈何”相联系,内涵丰富,带有对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就在这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深含着生活的哲理。 “小园香径独徘徊。” 结尾句直接抒发词人的寂寞和忧伤,“独”字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一词,表现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 全词所有思绪都由这“独”字而来。 词的上片联结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通篇写景,但字字含情。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小结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 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四川眉山)人。苏轼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1057年参加科举考试,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1075年,苏轼在密州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此怀念分别五年的苏辙。 背景知识 天上的明月什么时候有的?举起酒杯我问青天。不知月亮上,今晚是何年何月,何种情景?我想乘长风到月宫上去看个究竟,但有担心经不住月宫上的寒冷。月下起舞,只有冷清的影子相随,怎么比得上温暖的人间呢。 月光转移,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又低低的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不能安眠的人。月亮啊,你不应该有什么憾事,为什么总是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才月圆呢?人生总有悲欢离合之事,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就难十全十美。只希望别离后的人能各自珍重,长期珍摄,可远隔千里,共浴月光,同赏皎月。 词的序写了什么? 本词作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正任密州知州,醉后抒情,怀念兄弟(子由)所作。 词的上片 望月(写景)。 实写: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写:宫阙、琼楼玉宇。 想像的手法: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词的下片 怀人(抒情)。 朱阁、绮户(实景)。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联想的手法:月圆(天上)——人圆(人间)。 本词的“问” “明月几时有?” “今夕是何年?” 问天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问月 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这首词,句句写月,意境优美,既充满浪漫情怀,又抒发现实感受,词人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片问天,下片问月,但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词人寓哲理于抒情之中,表达了他的豁达胸襟。 唐诗宋词中的月亮 一、用月色渲染气氛,表达贬谪的悲凉、怀才不遇的感慨。 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借月亮抒发对家乡亲友的思念。 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 三、借月亮抒发亡国之痛、爱国之情。 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了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烘托他国破家亡的悲伤心情。 四、用月亮来表达男女主人公的离情别恨。 如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柳永的“杨柳岸,残风晓月”。 作业 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月光下的遐想 审题: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遐想”,指悠远的思索与想像,月光及月光下的景物是进行“遐想”的源头,对月光下的景物的描写是作文必不可少的部分。 构思:写作时宜由眼前的月光或月光下的某个景物入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驰骋思绪和情感。 写作注意 首先,要注意“遐想”不同于“启示”和“思考”,它比联想更为悠远。在思考之余,更应注重思路的历程和情感的脉络,遐想应更广泛,更广远。 其次,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