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代宗室礼仪行为方式和民族融合趋势
金代宗室礼仪行为方式和民族融合趋势 摘 要:金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高峰期之一。由于受到汉民族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出于稳固统治的需要,金朝仿照中原王朝设立了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汉文化,尤其重视礼仪文化。在此过程中,代表皇家威仪的金朝宗室的礼仪行为方式的转变最具有典型性,宗室的衣食住行处处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当时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女真民族习俗文化也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关键词:金代;宗室;礼仪;民族融合
作者简介:李玉君,女,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从事辽金史、北方民族史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辽金元时期民族习惯法与中原汉法的冲突与融合”,项目编号:11CFX011;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金时期辽宁地区民族融合趋势研究”,项目编号:2014lslktlsx-03
中图分类号:K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4)02-0168-05
金朝是由肇兴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曾统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长达百余年。金朝治下多民族杂居,有占统治地位的女真族,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以及其他人口较少的契丹族、奚族等。由于被中原的繁华富庶所吸引,在频繁的战争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女真族广泛深入地接受了以汉民族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各民族创造的文化。其中重要表现之一是金朝统治者特别重视儒家文化的教化作用,这种重视主要体现在对包括尊孔、祭孔的礼仪文化的推崇上,当然也体现在女真贵族的日常礼仪行为方式上。因为与统治者存在血缘关系而享有种种政治和经济特权的宗室成员,更有条件和机会接触汉文化并受到熏陶,在民族融合的潮流中起着引领作用。
一、金代统治者在礼仪制度上的政策与举措
金朝礼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历经数代君主,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太祖朝在军事胜利后忙于巩固和完善政权,礼仪制度还处于“文物度数,曾不遑暇”[1](P44)的状态。至太宗朝,女真贵族“斜也、宗干当国,劝太宗改女真旧制,用汉官制度”[2](P1777),才开始了礼仪制度的草创,其中更多是依赖汉儒的参与,如汉人韩企先。金世宗曾说,“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2](P1778)。此后,又经过熙宗、海陵两朝的完善和发展,至世宗朝礼仪制度达到完备。熙宗、海陵两朝礼仪制度方面的改革,涉及宗庙社稷、尊号谥法、朝参舆服、山陵礼仪等,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的皇权政治,大大加速了汉化进程。世宗朝又将礼仪改革推向深入并且使之不断完善。
建国后金朝统治者之所以如此重视在礼仪制度上对中原汉王朝的效仿和改革,当然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但在另一方面,也是女真族认同和仰慕中原汉文化的表现。这种文化认同,从女真贵族对待孔子墓和孔庙的态度可见一斑,且最为典型。金朝在建国之初,通过战争扩大了政权的统治范围。在战乱中,中原大地金兵所到之处“庐舍为之灰烬,原野厌乎流血,沟壑填于残骸”[3](P704),各地孔庙大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连闻名遐迩的曲阜孔庙也未能幸免。但有一例外:“高宗建炎二年(1128)冬十月,金粘没喝陷袭庆府,兵至阙里,军士有欲发孔子墓者,粘没喝问通事高庆裔,曰:孔子何人?曰:古之大圣人。粘没喝曰:大圣人墓安可发。军士发泗水侯及刑部侍郎宗翰墓者十二人,悉斩之。”[4](P22)粘没喝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与太宗吴乞买的从侄,算是比较近的皇族成员,时任伐宋西路军的最高统帅,从该事件可见金初权贵阶层对圣人的崇敬。无独有偶,阿骨打的儿子完颜宗尧,也曾做过领军之帅,更是崇敬孔子并钦佩其创立的儒学。天会五年(1127),金将完颜宗尧进驻燕京后,戎马未息即建太学,修国子监。天会七年(1129),金兵入曲阜,命知县“引诣圣庙”,“登杏坛,望殿火奠拜”。[5]从两位宗室皇亲对孔子墓的保护和对孔庙的顶礼膜拜可见孔子及儒学的巨大感召力。
金朝在政权初步稳固下来以后,弘扬以孔庙为象征的礼仪文化立即成为政治活动的重要政策和内容。熙宗曾说过:“孔子虽无位,其道可尊,使万世景仰。”[2](P77)他在京师建孔庙,并由皇帝敕命、政府拨款来修复曲阜孔庙。“天会十五年,齐国废。熙宗即位,兴制度礼乐,立孔子庙于上京。”[2](P2311)随即熙宗于天眷三年(1140)秋“以孔子四十九代孙(孔)璠袭封衍圣公”,并于次年(皇统元年,1141)二月“亲祭孔子庙,北面再拜”。[2](P76)紧接着又于皇统二年(1142),敕行台拨钱一万四千贯,修孔庙圣殿。皇统四年(1144)又命行省降钱一万四千五百贯,发南京入作司见材,修完孔庙,创盖大成殿。至皇统九年(1149),大成殿竣工。自即位至皇统九年(1149)被杀,熙宗在位十四年中,由皇帝亲自过问的修建孔庙的活动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海陵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