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SO9000族标准对构建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借鉴
ISO9000族标准对构建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借鉴
摘要:我国竞争日趋激烈的民办高职教育市场亟待各高校建立自己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而能否提供优质的教学质量也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国际通用的ISO9000族标准从系统化、规划化和过程管理等角度为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许多借鉴。
关键词:ISO9000标准 构建 教学管理 借鉴
近十年来,我国民办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各民办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不仅仅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更是关系民办高职院校自身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建立适合民办高职教育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许多高校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国际通用的ISO9000族标准在国内外许多高校的实践证明,学习和借鉴该标准是构建民办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1 ISO9000族标准概述
ISO9000族标准是全世界质量科学和管理技术的精华,是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的总结。该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制订,后经不断修改完善而成为一系列标准。主要包括了ISO9000、ISO9001(适用于认证或顾客验厂)、ISO9004、ISO19011四个主要核心标准。该标准从组织机构、程序、过程、改进四个方面为组织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规范化管理,目前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类组织中得到广泛运用。截至2012年底,我国发放的有证书数量为302183个,证书颁发数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在适合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39个行业中,教育被列为第37类。国外发达国家中,英美等国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在全国学校中采用此标准,国际知名的剑桥、哈佛、牛津等学府都通过了认证。我国许多重点院校、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也纷纷采用此标准并通过认证。实践证明ISO9000族标准在高校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使组织的各项活动处于可控状态下,提高高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促进了办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2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更和调整,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对专业化、技能化、职业化的人才需求达到了历史新高。民办高职院校传统的从“学校到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自一诞生就存在经费紧张,生源紧张,教师队伍不稳定等先天劣势,都对其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内涵建设,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以此保障办学质量就成为民办高职院校解决挑战的重要举措。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教学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强调系统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把影响教学质量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资源等因素都综合在一起,使之为一个共同目的——在质量方针的指引下,为达到质量目标而互相配合,努力工作。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实施质量管理的必备条件,完善并且有效运行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可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促进高校的发展。它也为学生、家长、企业提供了一种高校能稳定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信任和保证。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2.1 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明确,没有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我国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可以说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其区别于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但是,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目标也应服从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个体发展优先于社会需求,促进个体符合社会需求要建立在个体全面社会化的基础上。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的职业行动能力发展。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清晰的认识到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一部分高职教育中仍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没有把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需要融入教学中,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鲜明的职业针对性;有些院校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教学中所涉及到岗位及针对岗位的教学往往和社会脱节或者滞后于社会,处于闭门造车的尴尬中;有些院校是一味强调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培养需要,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
2.2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缺乏系统性和规范化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要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实施等,涉及内容、主体、客体、环境等多种因素,是多种对象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系统工程。正是这种固有的系统性特征,要求按照系统性原则,使系统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