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伟人身边人细诉伟人身边事(三)
伟人身边人细诉伟人身边事(三)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毛泽东秘回故乡韶山、毛泽东畅游长江……伟人一个个经典的瞬间、一段段珍贵的回忆都被定格在一张张照片上,而这些照片连着同一个名字——著名新闻摄影家钱嗣杰。
历史学家用自己的笔书写历史,而钱嗣杰则是用相机真实地记录着历史。他家有一本特别的相册,里面装满了钱嗣杰本人和毛泽东等领袖们的合影,也有一张张他所拍摄的历史瞬间。走近这位新闻摄影大家,俨然是在回放一个个有关红色传奇的镜头。
“面试”时,毛泽东说:“你姓钱,你有钱啊,我可是无产阶级啊”
1964年,钱嗣杰跟随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10余个国家,出色完成了新闻拍摄任务。7月的一天,正在刚果采访的钱嗣杰突然接到北京新华社总社电报:须一周内回国述职。他二话没说,立即搭乘最快的航班取道阿尔及利亚返回北京。一下飞机,顾不上回家,他就直奔时任新华社社长吴冷西的办公室。“我们的社长吴冷西一看到我就说,调你进中南海,做毛主席的专职记者,到中南海工作。”听到这个消息时,钱嗣杰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事后,钱嗣杰才知道,调查人员已对他本人及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以至于老家的乡亲们都猜疑是不是忠厚的小钱犯了什么错误。
钱嗣杰初见毛泽东是在1950年。当时,时任中央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摄影记者的钱嗣杰,在两位老记者的带领下,去北京饭店采访外事活动(捷克国庆招待会)。初次担纲,钱嗣杰既紧张又兴奋。当看见神采奕奕的毛泽东出现时,平生第一次亲眼见到伟人的钱嗣杰忘情得直鼓掌。毛泽东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毛头小伙,很快走了过去。一旁的老记者低声问道:刚才主席情绪很好,你拍了吗?这一问,钱嗣杰才想起肩负的重任,脑袋里“嗡”的一声,于是慌慌张张地按下了快门。后来,这张照片是经过剪裁后才用的,因为毛泽东不在照片中间。10多年后,上级调他去主席身边工作,钱嗣杰心里有点“阴影”,生怕出现闪失。
“给主席当摄影记者,太光荣了!要知道新华社好几百人呐,能选到我,我是又高兴又紧张呐!”钱嗣杰说起当年的事情,依然兴奋不已。“这个工作责任太重大,压力也挺大,是不能出一点问题的,可以说非常重要。比如说这个照片,今天主席活动,已通知各报,那天晚上版面都给你留着天窗呢,照片必须得补上去。所以那一段工作确实也很紧张,也很高兴。但是,照片发出以后,这个心老是吊着。”
到中南海的第一天,时任公安部副部长兼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领着忐忑不安的钱嗣杰去见毛泽东。正值夏季,一路上钱嗣杰紧张得汗湿衣衫。一见面,毛泽东看出了钱嗣杰的心情,握着他的手请他坐下,唠起了家常:“你多大了,么子地方人,叫么子名字啊?”“报告主席,我姓钱,叫钱嗣杰,是黑龙江黑河市人,祖籍山东平阴。”“好嘛,你姓钱,你有钱啊,我可是无产阶级啊!”毛泽东风趣的谈话让周围的人都笑了,也让钱嗣杰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说话和动作也自然了。
交谈中,钱嗣杰简单地汇报了自己在非洲工作的情况和所见所闻。毛泽东听完后,高兴地说:“将来我们要一起工作了,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多了。”半个小时的谈话完全改变了钱嗣杰对主席的印象:他并不是人们想像中的那么严肃,而是非常幽默、平易近人。
“面试”后的第二天,上级就通知钱嗣杰搬进中南海办公,成为毛泽东的第三任专职摄影师。那时,由于电视设备不过关,电影的成本又太高,因此记录国家领导人日常活动的手段主要是拍照。“那个年代,领导人接见外宾一般不做摆拍,他们的一举一动很难预判。握手呀,谈话呀,他不考虑你记者不记者的”。
对于时常在身边按动快门的摄影师,毛泽东的反应是“不干预。你什么时候照,你愿意照你就照,从来没拒绝过我。当然,有的时候下去参观,他会说你多照些群众,他希望照和群众在一起的那些场面。我在主席那里那么多年,他没有说看看照片,报纸登得好不好,没有。他不管这个事情”。作为专职摄影师的钱嗣杰,不仅要拍摄一些正式会见的场面,还要善于捕捉领袖生活的瞬间。“每次主席活动前,我都要认真检查相机的功能,检查胶卷是否上好,不敢有任何懈怠。我随时都背着两台相机——禄莱(Rolleiflex)和莱卡(Leica),都是德国制造的,以防万一。虽然不如现在的功能齐全,但性能绝不差”。由于当时拍摄的照片除公开采用和部分留作历史资料外,其余图片必须销毁,“有人监督销毁,在一个封闭的炉子里烧毁,烧后也要检查一下灰烬,看看是不是完全烧完了,记者不得私自留底”,因此,钱嗣杰保存下来的照片并不多。
钱嗣杰介绍说,毛泽东习惯坐火车下去调研,每到一个地方,“往往请地方干部,省长、省委书记什么的到火车上来汇报——他就不下车了。主席怎么考虑呢?他说,我到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又要准备我住的地方,又要好多干部陪,很多麻烦事,这样不给地方增加麻烦,见完了火车就开走了,到火车上来谈好”。
“在主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