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底层士到现代知识分子
从底层士到现代知识分子摘要:传统小说家在汉代就被确立为士,但属于不入流的底层的士。他们的作品关注的是“治身理家”的小问题,被视为“小道”、“末学”,其社会身分与其作品的关注内容是一致的。历史进入晚清,小说家的地位猛然飚升,但他们不再是传统的士,而迅速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了,其小说作品关注的重心,也由“修身理家”的小问题变为“救国救种”的大事。传统小说家的身分与身分变化,从某一侧面显示了小说家的整体命运和特性,其关注重心的变化,对于其小说创作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其小说史意义亦由此可见。
关键词:传统小说家;士;现代知识分子;身分;小说史
中国小说家在汉代就被确立为士,但属于不入流的底层的士,他们的小说作品被视为“小道”、“末学”。历史进入晚清,小说家的地位猛然飙升,传统的士开始迅速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了。本文尝试探讨传统小说家的身分、身分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创作特征,并据以考察其小说史意义。
一、传统小说家作为士的身分的确立
汉代首先出现“小说家”一词。受先秦诸子和史传影响而产生的小说,到汉代渐入佳境,被视为诸子“十家”之一。班固《汉书·艺文志》说: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班固首创“稗官”一词,但在《汉书·百官表》和《后汉书·百官志》中都无此职名,究竟这是什么官职,于何时出现,至今难以确知。《汉书·艺文志》注引如淳曰:“稗音锻家排。《九章》细米为稗。街谈巷说,其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今世亦谓偶语为稗。”唐颜师古注云:“稗音禾梯稗之稗,不与锻排同也。稗官,小官。《汉名臣奏》唐林请省置吏,公卿大夫至都官稗官各减什三,是也。”许慎《说文解字》将“稗”字解释为“禾别也,从禾卑声”;晋杜预在注《左传》时将“稗”解释为“草之似谷者”,综上所述,“稗”的原意应该指稗草,稗草似禾谷,却果实小,价值远不如禾谷,因此,“稗”可引申出“卑微”、“低下”之意,“稗官”于是顺理成章地解释为“小官”。“稗官”指哪一种小官?学界对此有过争论,其中余嘉锡和袁行霈的观点互不相同,影响较大。余嘉锡在《小说家出于稗官说》中指出:“小说家所出之稗官,为指天子之士。”并说其士的职责是“采传言于市而问谤誉于路,真所谓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也”。袁行霈《(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考辨》一文对此表示怀疑:“关于士的职责,据《左传》襄公十四年、《国语·周语》及韦昭注、《国语·晋语》、《国语·楚语》、《吕氏春秋·达郁篇》、《新书·保傅篇》、《淮南子·主训术》以及贾山《至言》等书,都是传庶人之谤言,目的在于谏王之过。但《汉志》小说十五家却没有一家是士传谤言的内容。这不能不使我们产生疑惑:稗官究竟是不是天子之士呢?”进而指明,稗官并不是天子之士,而是指散居乡野的、没有正式爵秩的官职,他们的职责是采集民间的街谈巷语,以帮助天子了解风俗民情。
我们认为,余嘉锡说稗官指“天子之士”更接近历史事实。这可从《汉书·艺文志》所列的小说得到证明。十五家小说有三家标明作者的官职,它们是《待诏臣饶心术》、《待诏臣安成未央术》和《虞初周说》,前二者作者是待诏,后一家作者是侍郎。据《汉书》等记载,待诏和侍郎,其身份和职责正好与稗官相吻合。《汉书·袁帝纪》注引应劭语云:“诸以材技征召,未有正官,故曰待诏。”《汉书·东方朔传》云:“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颜师古注之曰:“不拘常次,言超擢之。”张衡《西京赋》云:“匪唯玩好,乃有秘书。小说九百,本自虞初。从容之求,实俟实储。”薛综注“虞初”曰:“持此秘术,储以自随,待上所求问,皆常具也。”可见,待诏、侍郎是受皇帝征召,“上书言得失”,“待上所求问”的“天子之士”。袁行霈仅据“《汉志》小说十五家没有一家是士传谤言的内容”,而判定稗官非天子之士,其论据尚不够充分。
我们再进一步辨析“街谈巷语”的含义。鲁迅说:“街谈巷语自生于民间。”又说:“《汉志》之叙小说家,以为出于稗官……其所录小说,今皆不存,故莫得而深考,然审察名目,乃殊不似有采自民间,如《诗》之《国风》者。……伊尹以割烹要汤,孟子尝所详辩,则此殆战国之士之所为矣。”显然,鲁迅将“街谈巷语”单纯地看作是下层百姓的言论,可是,当他联系《汉书·艺文志》所列小说的实际作考察时,又发现有些小说并非“采自民间”,而是出于“士之所为”,这一点让他感到疑惑。其实,在先秦两汉,“街谈巷语”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老百姓的言论,也包括士在朝廷之外对朝政得失的议论。如张衡的《西京赋》所写:“若其五县游历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