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通讯角度谈语言表达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新闻通讯角度谈语言表达艺术

从新闻通讯角度谈语言表达艺术 语言对通讯写作来说,如同武器对战士一样重要,武器越好,战士越有战斗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质上就是通讯写作的能力。 许多作者在通讯写作中,要么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要么满肚“墨水”无从下手,这实际上就是驾驭语言能力差的表现。许多新闻教科书要求通讯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够全面:要求通讯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没有错,但仅这样要求是不够的,消息、评论、调查报告、工作研究甚至文件的语言,同样要求准确、鲜明、生动。不同部门的文件语言、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都有其不同的特色。通讯的语言特色是由通讯的基本特征决定的。通讯的基本特征决定了通讯离不开描写、叙述、抒情、议论。如何驾驭通讯语言,笔者认为要狠抓一个“活”字。即:语言运用活,刻画描写活,表现形式活。 语言运用活 通讯的语言要生动,忌枯燥;要准确,忌卖弄;要朴实,忌浮华。 一、要生动,忌枯燥 形象生动的通讯是通过再现特定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再现特定形象离开“生动”就无从谈起,而形象化的语言又是生动的“魔杖”。有了它,叙事――可以让人如临其境;状物――可以呼之欲出;抒情――可以沁人心脾;议论――常常妙语惊人;描写――听之有声,嗅之有味,触之有感。诚如高尔基所说: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写人,你会感觉到仿佛他的主人公的肉体的存在……你想用手指去触摸他”(高尔基《同进入文学界的青年突击队员谈话》)。 怎样才能求得通讯的语言形象生动不枯燥呢? 首先,作者词汇要丰富。作者掌握了丰富的词汇,笔杆就自然会听从指挥,就能挑选最恰当的词语,把耳闻的、目睹的、心想的东西,形象地表达出来。而贫乏的词汇对于表达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实在无能为力。有些作者老是用“热火朝天”来描写劳动场面,老是用“热泪盈眶”来形容心情激动,这就是词汇贫乏的表现。几个词,重复来重复去,语言肯定干瘪苍白。 其次,遣词造句要独具匠心。状物写人跃然纸上,需要在词汇的选择和运用上刻意求新,力避落俗套,“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时下常见的“在一个什么什么的日子,记者驱车前往什么什么地方,采访了谁谁谁”……此类都是套话陈词。这样的通讯语言怎能形象生动呢? 当然,去陈言,并不是说一篇通讯的语言,都由作者自己所造,这根本不可能。但是,我们行文要尽量避过熟字。《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其中雪的描写有这样一句:“那雪正下得紧”。鲁迅称赞:“‘那雪正下得紧’比 ‘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鲁迅语,《大雪纷飞》)。鲁迅句中的“好得远”通常熟话是“好得多”,鲁迅偏不用“多”而用“远”,虽只一字之别,语言却显得格外清新。 其三,必须改造专业术语。现实中,有的通讯反映的是经济、科技战线的人和事,文中往往充塞着一大串专业术语,有的还夹着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外文符号。专业术语是概念化的东西,与形象化的语言大相径庭。对专业术语改造与不改造,效果完全不同。 如记述某广播电台培训不脱产的青年技术员,改造前是这样写的: “这些来自偏僻山乡的庄稼汉,第一次听说无线电波传播速度为每秒钟三万万米;他们常收听的电台发射出的电波频率为1500KC,惊奇得很。” 改造后是这样写的: “这些来自偏僻山乡的庄稼汉,第一次听说无线电波在一秒钟内,能绕地球跑七圈半;他们常收听的电台发射出的电波,每秒钟上下振荡一千五百次,一个个惊奇得睁大了眼睛。”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改造前的句子晦涩、拗口、枯燥,改造后的句子形象生动。因此,如果要想笔下的通讯生动感人,就务必改造那些深奥、晦涩的名词、术语,借助生动、浅近、妙趣横生的语言来阐释道理,传播知识。 二、要准确,忌卖弄 就是要求通讯所用词语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有的作者,对于词语的运用不认真推敲,或者故意追求新奇,结果弄巧成拙。如有篇通讯写一个人“漫长的脸上长满雀斑”,这里用“漫长”一词很不准确。清代李渔曾说:“琢句炼字,贵在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高尔基也曾说:“词语……越确切,用得越恰当――它给予句子的力量和说服力也就越强。”这些名言充分说明选用词语时,要准确贴切,不要故意卖弄。 三、要朴实,忌浮华 通讯语言要真实、清新、简洁、流畅,不要浓妆的语句,不要华丽的辞藻。朴实简洁的语言,既能和富有乡土气息的、粗犷的、豪放的语言相融合,也能和深沉的、细腻的、清幽的语言相融合。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高尔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曾说过:“……语言越朴实,越生动,就越容易理解。他们工作的范围,是在农民中间,他们……就是讲几句话,语言也很生动,说得既鲜明,又贴切”(《高尔基论报刊》)。有些作者总以为用朴实的语言写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