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中国元素
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中国元素基金项目:本文系渭南师范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2YKF009)。
华裔美国文学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又有着不同于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其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中美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历史。当代华裔美国作家自幼生长、受教育在美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他们不可能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去看待中国元素与中国文化。他们在作品中展现的是中美文化的水乳交融,这也恰恰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华裔作家生存的方式。就像华裔作家谭美恩说的那样:她既是中国人也是美国人。总而言之,在特殊的生活状态、阅历、文化背景下,他们的身份显得更加国际化、多元化,需要在解读的时候考虑其一定的特殊性。
一、 华裔美国文学发展溯源
(一)19世纪华人移民到20世纪中期的开创阶段
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第一本自传体文学: 1887年出版的李恩富(Yan Phou Lee)的著作《我在中国的童年时代》(When I Was a Boy in China),林语堂的《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1909)、《吾国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1953)以及描写美国留学生生活状态的 “中国留学生之父”(Yung Wing,1828—1912)等作品。早期华裔作家是中国到美国的第一代移民,无论在文化上还是情感上与祖国的联系都非常紧密,他们笔下的“中国元素”也保持了更多原汁原味的本性,他们对中国元素文化符号的运用十分熟练。这一代的作品普遍反映了刚刚到美国的华裔移民和劳动者的心声:那就是试图要求改善华人在美国的不平等待遇,希望被美国主流社会所宽容、所接纳,消除一切不公平的歧视与待遇。他们的作品大多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向美国人如实地反映地道的中国实景,向美国人真实地介绍中国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彩,从而消除美国人因地域、文化上的差异而对中国产生的一系列这样那样的误读。在这个意义上,此类作品正是维系中美文化沟通的绚丽纽带。
(二)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主导的是第二代华裔的自传体文学作品。代表作品主要有刘裔昌的《父与子》。(Father and Glorious Descendant,1943)第二代华裔移民往往在中国出生成长,而后在幼年随父母移民美国定居生活,青少年思想成长期在美国接受了美式教育,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习惯都是美国化的。逐渐步入社会的二代移民对祖国的印象相比第一代略显模糊和生疏,思想往往处于两种文化的夹缝之中。
(三)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的多元化阶段
这一时期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转折期以及转折之后的多元化大发展阶段。早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赵健秀《鸡仔的中国佬》(Chickencoop Chinaman,1972)和《龙年》(The Year of Dragon,1974)两部话剧。还有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也是里程碑式的杰作——汤亭亭的《女勇士》(Woman Warrior,1976)和《中国佬》(China Men,1980)。除此之外,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还有任璧莲(Gish Jen)的《典型的美国佬》(Typical American,1991)、谭恩美(AmyTan)的《喜福会》等一系列作品。新生代的作家还有李健孙(Gus Lee)、雷祖威(Divid WongLouie)、黄哲伦(David HenryHuang)、伍慧明(Fae Myenne Ng)等一大批年轻作家。他们属于在美国生长、受地道美式教育的一代,他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已渐渐模糊,对中国元素的了解大都来自于美国报纸媒介的传播与父辈对于传统文化的口耳相传。正是由于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创新运用,中国被淹没百年的华裔历史得以重见天日,主流社会对华人的刻板印象顷刻土崩瓦解,重塑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形象。
二、 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出生在美国的华裔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怀有或多或少的中国情结。在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他们的创作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又带有典型的美国本土特色,非常适合美国人的口味。他们非常自然地将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狐仙鬼怪等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对故事的原型进行加工、改造,一来让美国读者能更好地接受东方文化,二来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激发“老外”对“神秘东方”元素的浓厚兴趣。
如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代表作《女勇士》中,运用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鬼狐仙怪传奇、神话故事等东方元素。小说借用了中国民间传说中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讲述了中国母亲勇兰——一个有着中国人的勤劳和美国人的独立精神的华人新女性,其富有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