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绍仪 游走在时代夹缝中政坛翘楚
唐绍仪 游走在时代夹缝中政坛翘楚1905年9月1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在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宣告废除。
历史在这里急转弯。原定在1906年举行的乡试被取消,取代它的是对“归国留学生”的考试。举人、进士等古老的功名,将授给考试合格的“洋学生”。
曾经的“留美幼童”唐绍仪,被任命为这次考试的主考官。
唐绍仪,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促成辛亥革命、南北议和。任过清政府总理总办、“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校长,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还是复旦大学创办人。
这是一个历经近代中国历史风云,并在每一历史风云关口都留下个人显赫印记的政坛精英。
唐绍仪(1862―1938),广东中山县(今属珠海市)人,字少川,自幼攻读经史,极有颖悟力。12岁读高级塾馆时,塾师发现他异于一般学生,常在友人面前夸赞这位高足。于是,唐绍仪的大名为县学政耳闻。恰巧,清廷为培养“新学人才”,在已送出两批留洋学童出国之际,仍到处寻觅可造之才,年仅12岁的唐绍仪顺理成章地被县学政看中并向省里举荐,因而得到朝廷的官费,被第三批派出留学美国。
谈判高手让弱国“有”外交
唐绍仪随清廷所派的第三批留学生赴美留学,从小学、中学,升至哥伦比亚大学文科。1881年,唐绍仪毕业,是最年轻的学成者之一。这年,清廷下诏,留美的第三批学生“海归”了。
年仅19岁的唐绍仪回到祖国。作为清廷重点培养对象,他被派到朝鲜,担任朝鲜海关帮办的秘书(作为宗主国,当时中国直接掌管朝鲜的外交、海关等事务)。他办事干练,颇受好评。1885年,袁世凯奉诏出使朝鲜,主“办理朝鲜交涉通商事务”。袁对自幼出国学外文、中外皆通的属下唐绍仪十分看重,两人由此成为知交。唐升任为驻朝鲜交涉通商书记官,成为袁在朝鲜期间的“主将”。数年后,在甲午战争打响之前,有情报显示日本人决心刺杀抗日最力的袁世凯,为协助袁撤离,唐绍仪亲自带着两支枪、两把刀、两匹马,连夜护送袁世凯到英国军舰上。
托庇于袁世凯的大力提携,加上本身与李鸿章的特殊关系,唐绍仪在甲午战争后,成为中国首任驻朝鲜总领事,时年33岁;随后又随改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回到家乡广东任职;当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时,他协助袁处理最为棘手和微妙的外交事务,为袁平安度过1900年的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之祸立下汗马功劳。
1901年,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国家重臣之一,唐绍仪也被任命为天津海关道,成为“道台”大人,一直到1904年。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下,他参与了从八国联军手中接收被占的天津,处理涉外事务,以及督察税务、清理金融等工作。在天津,他还创办了电报学堂,招收15岁左右的“幼童”前来学习。
1904年。继“留美幼童”中出现了第一个大臣梁诚之后,唐绍仪以其精通外语、熟悉洋法的卓越才干,被清廷任命为外务部右侍郎,作为“大清国大皇帝特派钦差全权大臣”,奉命赴印度,和英国谈判西藏问题。
19世纪末,在英国出现了吞并西藏的主张。英国以防俄保印为名,发动侵藏战争。1904年8月,英军侵入拉萨,强迫西藏地方部分官员,签订了实际上使西藏地方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拉萨条约》。对这个条约,清政府不予承认,英国不得不与中国重开谈判。捍卫中国对西藏所拥有主权的历史重任,倏忽间落在了唐绍仪肩头。
1905年2月,中英双方在印度加尔各答举行谈判。英国代表弗利夏面对身着朝服、胸挂珠串的清朝大臣唐绍仪,连起码的礼节也不讲,十分蔑视地斜靠着椅背,架着二郎腿。唐绍仪不予理睬,抖一抖官服,也面向弗利夏而坐。停顿良久,唐绍仪以非常流畅的英语发表讲话,他避开谈判内容,开始大谈“各国宪法大纲”,有的章节倒背如流,随即又转入对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体、地貌、物产、人情、风土等的评述。弗利夏不知不觉已是正襟危坐,他没想到清廷大臣中居然有这么精明的外交通,不得不赶紧起立,脱去手套,隔案与唐绍仪握手,以补失礼。然后,双方正式转入话题。
进入正题后的唐绍仪态度强硬,他的发言紧扣一个中心,即应该废除英藏签订的《英藏条约》,因为这个条约撇开了主权的中央政府,英方与中国地方政府签署的条约是不合法的。会上虽未能完成预定的目标――废约,但说服了弗利夏,他承诺将把唐绍仪掷地有声的讲话带给英方,唐绍仪谈判初步胜利。
1906年,英国驻中国公使萨道义受英国政府之托,与清政府在北京再开谈判。唐绍仪再次奉命以清政府专使身份,与萨道义见面。
经过几番激烈谈判,最终萨道义代表英国政府,唐绍仪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中英新订藏印条约》,废除了两年前英藏双方签订的所谓《英藏条约》,使英政府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政府,从属于中国。在腐朽的晚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的背景下,这不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