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及期望理论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VIP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及期望理论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及期望理论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及期望理论比较研究及其启示摘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在激励理论中比较有代表性。二者分别从激发人们动机的诱因和从动机产生到采取具体行动的心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对于管理者了解组织成员需求、科学设置组织目标、实施有效激励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激励 需求层次理论 期望理论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有效的激励可以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与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有机统一。目前,关于激励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性激励理论、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发人们动机的诱因,即什么因素可以激发调动起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具代表性的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则侧重研究人们从动机产生到采取具体行动的心理过程,以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为代表。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励的目的,它认为激励就是对人的行为的修正和改造。有学者把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放在过程型激励理论的范畴内进行研究。本文选取需求层次理论和期望理论进行重点分析,探寻有效激励组织成员的多样化方法。 一、两种理论的主要内容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发表的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来的,并在其后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加以扩充。马斯洛认为“人的动机产生人的需求”、“激励源于人对需求的满足”,他将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并认为这五种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其中,生理需求属于第一层次,这是需求中最底层、也是最必需的,包括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安全需求属于第二层次,在古代,更多地理解为保护自身不受伤害;在现代,大多理解为工作有保障、最低的工资水平、社会的安定等。归属与爱的需求属于第三层次,马斯洛认为人是社会人,需要在相互的协调中去完成工作任务,也更需要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得到承认和认可,它体现的是对于友情、爱情、信任、温暖的需要。尊重需求属于第四层次,马斯洛认为人们往往需要受到重视和尊重,这不仅仅是自我尊重,更主要的是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这可以通过威望、名誉、赏识等来满足和实现。自我实现需求属于第五层次,属于最高等级的需要,这一需求要求把个人的潜力和技能发挥到极致,其实质是一种自我成就感。马斯洛主张采取措施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期望理论,是由北美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该理论对人们的努力行为和他们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考察,以此来说明激励过程并选择合适的行为目标以实现激励。期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需要,当人们有需要又自认为有达到这个需要的可能性,其工作积极性才高,才会付诸于行动,并达到一定的目标。也就是说,组织成员被激发出来的力量与他所追求的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之间有着特定关系。用公式表示就是:激励=效价?灼谕だ傅氖嵌孕形叩男形募し⒘Χ龋恍Ъ壑傅氖切形叨杂谀诚罟ぷ骰蚰勘曷愀鎏逍枰募壑档闹鞴酃兰疲逑至艘桓瞿勘暝诒患し⒍韵笮哪恐械奈恢茫黄谕傅氖切形吒鎏逯鞴鄱允迪帜勘昕赡苄缘墓兰啤8菡庖还剑擞行У丶し⒃惫さ墓ぷ鞫捅匦胱⒁獾秸馑恼呒锤鋈伺Α⒏鋈思ㄐА⒆橹背辍⒏鋈诵枰蚰勘曛涞墓叵怠E图ㄐе涞墓叵担焊鎏逶绞窍嘈排ぷ骰岬玫胶玫募ㄐВ蚱谕驮角浚粗蚣跞酢9ぷ骷ㄐШ徒崩涞墓叵担焊鎏逶角苛业叵嘈偶ㄐЩ岽唇鄙托曰乇ǎ驮交峄τ行У毓ぷ鳌=崩透鋈诵枰蚰勘曛涞墓叵担鹤橹崩愿鋈四勘旰托枰穆愠潭龋【鲇诟鎏宥越鄙托曰乇ǖ钠兰郏鎏宥越鄙托曰乇ǖ钠兰墼礁撸だ饔镁驮酱蟆S纱丝梢钥闯觯谕砺鄣幕∈亲橹稍钡母鎏謇妗? 二、两种理论的比较分析 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需求层次理论从激励的内容出发来进行研究,它认为发挥激励作用的因素是人们的需要,并围绕着人类的总体需要进行了具体分类,说明了人类都有哪些需要,并且把不同的需要按照由高到低进行了层次划分。期望理论则是从激励的过程这一角度出发来进行研究,它认为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具体的行动是一个心理过程,试图弄清人们对付出劳动、组织奖酬和个人需要等问题的认识,是一种从外在诱因入手研究激励问题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有了需要不等于就能产生激励,还要依赖于人们对于通过努力实现需要的可能性的判断。为此,该理论运用了量化分析方法,动态地表明了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说,期望理论是激励理论中为数极少的量化分析理论,在管理实践中更具有操作性。 对于管理的贡献不同。需求层次理论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提出人的内在力量不同于动物的本能,人的行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