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涉华能源话语和中国话语体系构建.doc

国际涉华能源话语和中国话语体系构建.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涉华能源话语和中国话语体系构建

国际涉华能源话语和中国话语体系构建   一、中国在国际能源舆论结构中的表现 近段时间以来,国际媒体有两个关于中国和美国能源发展的报道:第一,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表的数据,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第二,同样是国际能源署的数据,该机构预测由于页岩气革命,2014年,美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国。一个是中国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个是美国对国际能源市场依赖程度的进一步降低,但是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视角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国内媒体对第一个数据变化,即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的影响基本持两种态度:一是中国经济发展迅猛,能源需求量大;而此时美国经济开始衰退,减少对能源的需求。二是美国能源开始向主要依靠自己自足方向转变,依赖本土能源生产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但是如果考察国际媒体的报道,更多则是关于中国在能源进口与国际公共物品提供方面的不对等的论述;或者说中国不愿承担国际责任,而只是所谓的搭“顺风车”。比如德国《明镜》周刊以“带有抵触情绪的世界强国”为题认为当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了确保对中东石油的进口而在维护中东局势稳定方面投入了大量经费的时候,中国却悄然成为该地区最大的石油买家。该媒体认为中国应该承担维护中东稳定责任。法国《世界报》和英国《金融时报》发文指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一方面意味着中国国际贸易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中国的能源安全关注将进一步转向中东和北非地区。为什么国内外媒体对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事情不进行大肆“炒作”,而紧抓中国石油进口问题不放呢?这其中就涉及到话语权在能源领域运用的问题。国际媒体不断将中国能源需求与西方能源安全相联系,并且强调中国应该和西方一样,以同样的方式参与到中东能源出口地区的安全稳定中去;另一方面,中国国内媒体常常紧随西方媒体的议程,要么构建出一个骄傲的、自信的能源消费大国的形象,要么对西方的指责给予批评。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角度看,国内媒体的确也有许多地方需要进行反思。 中美两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对国际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中美两国在能源议题上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国际能源舆论的走向;同时国际能源舆论又会对国际关系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在学术界,有学者(吴磊,2009)认为一些西方国家患上“中国能源饥渴症”,随之而起的是“中国能源威胁论”。Daniel Yergin(2006)称中国的能源饥渴已成为悬念小说和电影中的一个决定性情节,甚至在现实世界中也不缺乏悬念。余建华(2011)指出“中国能源威胁论”是由“中国威胁论”演变而来,其主要鼓噪者旨在排斥、遏制乃至“妖魔化”中国。而杨洁勉(2009)将能源安全从传统领域延伸到非传统领域(如气候变化),认为中国能源形象将更多地面对诸如气候变化、地区反恐等非传统能源安全问题的挑战。有美国学者认为中国已在诸多方面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严重影响”:如中国对外能源需求“诱发和推动了国际油价的上升”;中国“锁定”(Locked-In)世界有限资源;“中国不负责任”;中国的能源竞争“损害”了美国的竞争力以及“环境污染论”(吴磊,2009)。学术界关注的是深层次的制度构建和利益分配问题,而在实践层面,中国在整个国际能源舆论结构中又是怎样的状态? 文章开头所引述的两份数据均来自国际能源署,美国作为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该组织的主导者。因此,国际能源署制定什么样的研究,发布什么样的研究报告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设定的研究议程。当其以该国际机构的名义发表的时候,我们必须有甄别地接受。事实上,如果对比国际能源署和美国能源信息局(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的能源报告,我们会发现在能源研究议程方面两者存在很大的同步性和态度一致性。而我们中国媒体对于这样的研究数据更多的是奉行“拿来主义”,这在“新闻”的源头就是“失语”的。 能源话语权作为国家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话语权研究向能源领域的延伸。谁能在设定能源研究或媒体议程、构建媒体话语框架、塑造国家的能源形象方面掌握主动权和控制权,谁就可以成为能源话语权的掌控者。比如西方媒体对美国主导下的中东军事行动所使用的关键词大多为“反恐”、“阿拉伯之春”、“民主革命”、“打击独裁政治”、“维护中东地区稳定”等等,而对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报道关键词大都为“巨大能源需求”、“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吞噬全球能源的巨龙”、“能源安全”以及“不负责任的能源进口大国”等等。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的最大目标是维护区域稳定、打击“恐怖分子”、促进中东地区的民主化进程;而中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