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徽派木雕纹样设计儒学解读
徽派木雕纹样设计儒学解读 摘要:徽派木雕是徽州文化综合因素的表象之一,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产物,其纹样设计蕴含着质朴的民俗寓意。本文试图从木雕纹样的题材选择及设计特征加以儒学解读,以挖掘徽派木雕纹样的文化内涵,进而揭示徽派木雕纹样给现代艺术设计带来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艺美术;徽派木雕;木雕纹样;题材;特征;儒学解读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任何一种艺术形态都是特定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徽派木雕,作为一个时代的美学结晶,既是徽州地缘风俗孕育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产物,尤其是其纹样设计,体现着儒家文化美善合一的基本精神。
一、儒学思想下徽派木雕纹样的题材选择
影响徽派木雕纹样题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缘关系和儒学思想。自古以来,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徽州,耕地有限,男子多外出经商,成就了一段徽商的佳话。徽商功成名就,赚得万贯家财,回乡之后大兴土木,修建住宅和祠堂,也因此有了徽州木雕的繁荣。“贾而好儒”的徽州人以朱熹为家乡的骄傲,他们尊崇儒学,强调伦理,在发家致富之后,总想让子孙们读书识字“就儒业”。为了在精神和道德上不断雕刻自己,并且达到教育后代的目的,徽州人常常在木雕的纹样中选用儒学道理的故事与传说作为题材,让木雕闪耀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之光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心态。细分起来,这些题材上大致可以分为吉祥图案、读书诗文、故事桥段、神话传说、自然美景、生活场景、博古图案等七类。
1.吉祥图案。徽州黟县宏村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树人堂中,在东厢房窗栏板下就是典型的徽派木雕纹样中吉祥图案的代表。整个作品是以浅浮雕的形式呈现,香炉香火鼎盛,意味着人丁兴旺;瓶插三把方天戟,寓意平升三级;瓶插扇子,寓意平生积善;瓶插翎羽顶戴,寓意官运亨通;瓶插荷花,寓意和合之美、家庭和睦。在清朝初年兴建的桃园居前厅莲花门的腰板上,吉祥图案也有着详尽的体现。莲花门的腰板木雕纹样上下一体,上图是麒麟送子,喜鹊闹枝,书香之家,吉祥如意,下图是梅花寿桃,宝瓶宝鼎,福寿双全,富贵人家。
2.读书诗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在徽州可谓根深蒂固,这一点,在徽州古民居最具代表性的西递、宏村的对联上就有所体现。如西递一户人家的正厅处就有对联写道:“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读书在徽州人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因为尊崇读书,徽商尚文的素养便会在修建住宅时体现出来,在木雕纹样的选择上,他们会偏重一些诗文所描绘的意境,或是文人墨客对酒当歌的情景。如果家中还有未长成仍在读书的孩子,主家就会让匠人们雕刻出一些祝愿学业有成的纹样,以示对孩子美好的期望与祝福。在卢村的志诚堂东西厢房门窗下端的木雕上就有好几组与“读书”、“赶考”有关的木雕纹样。像《送子进京赶考图》、《来年登科》、《学富五车》、《折桂有望》等。而在塔川村吴氏祖居积余堂中,反应古代文豪们美妙诗文的木雕纹样比比皆是。特别是东西过厢的16块莲花门腰板木雕,是依照16首《千家诗》中的唐宋名诗设计雕刻而成,并用蝇头小楷题诗于侧,诗情画意浑然天成
3.故事桥段。徽州是徽剧的发源地,清朝初年,徽剧开始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在南方流布甚广,到了清朝中期,徽剧已经风靡全国。清乾隆年间,“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因此,徽州人总喜欢一些与徽剧有关的陈设,木雕也不例外。在塔川积余堂,东厢房莲花门腰板上就刻着一幅三国故事中的桥段——赤壁之战。另外在宏村承志堂梁枋上的大型木雕组画中,戏文《郭子仪上寿图》也在其中。郭公心胸开阔,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无怨无悔,适时行乐,七子八婿,显贵朝中,寿至八十五岁,历代推之为有德有福之人。“郭子仪上寿”成了民间崇拜郭子仪德行、劝诫世人宽容处世的典范。承志堂里的《郭子仪上寿图》其实有两个含义:一是讲告诫世人应像郭子仪一样用广阔的胸怀面对人生的起伏跌宕;二是取故事中“上寿”的含义,“寿”字柱础,厅堂上“福禄寿”三星陈设,暗合祈祝长辈长寿之意。
4.神话传说。神话是一个民族最早的精神家园。在徽派木雕纹样中,神话故事和传说形成了一个数量众多的门类。在承志堂厢房莲花门的胸板上,雕刻着《八仙东游记》。道家八仙的故事起源于宋元年间的民间传说和戏本,成型于明朝嘉靖年间。民间传说中全真道教的创始人,手持芭蕉扇的汉钟离;全真道教五祖之一,身后背着宝剑的吕洞宾;精神矍铄,倒骑毛驴,手持渔鼓的张果老;借李瘸子的身体还魂成仙,拄拐杖,手持葫芦的铁拐李;身着华服,出身显赫的曹国舅;人物较小,手提花篮的蓝采和;手持玉笛,风度翩翩的少年韩湘子;神采奕奕,手持荷花的何仙姑等八位神仙的形象与法器在清朝中后期日趋固定。除木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