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区域效应比较探究
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区域效应比较探究
摘 要:本文利用1985年至201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检验和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别,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东部地区效应最明显,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效果在西部地区表现最佳,货币政策有更大的产出效应,且区域效应更明显。建议探索货币政策区域化操作、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因地制宜加强政策协同效应。
关键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区域效应;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2(5)-0012-05
一、引言
有关统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高达9%,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不断增大等状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实现经济平稳递增的同时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一直是学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都是基于总量角度进行调节,可能忽略我国不同地区由于一些非同质因素所造成的政策反应差异,导致政策空间非对称性,抑制政策有效性。因此研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比较不同地区生产总值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敏感系数,探讨不同地区对不同政策的需求差异,不仅关系到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评价,而且对于今后我国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利用1985至201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效应差异作定量比较,以期揭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表现。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角度。第一,关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主要分两个方向,一是国内统一货币政策是否会对不同区域产生不同影响,例如Carlino等(1999)、Georgopoulos(2001)、Arnold等(2002)、Owyang等(2004)、刘玄等(2006)、孔丹凤等(2007)、蒋益民等(2009)、李宝仁等(2011);二是统一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对不同国家产生不同效应,例如,Mundell(1961)、Taylor(1995)、Kashyap等(1997)、Dornbusch等(1998)、Webber等(2006)、Guiso等(1999)、丁文丽等(2004)、贾卓鹏等(2004)。第二,关于财政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例如Tian (1999)、Wei (2000)、胡武贤(2001)、Demurger等(2002)、Lu等 (2002)、郭庆旺等(2005)、陈志勇(2005)、肖育才(2010)、董秀良等(2011)。第三,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区域比较研究,例如Scott(1955)、Friedman等(1963)、Anderson等(1968)、Cohen等(1977)、Garrison等 (1979)、Shan (2002)、Dixit Lam brtini (2003)、Causen等 (2005)。而且由于研究方法和数据选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有所不同:张晶(2006)发现我国货币、财政政策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更显著的区域不对称效应;而陈安平(2007)发现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总体来看,国内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实证比较研究方面, 一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从而也提出了开展此项研究的必要性。
(二)理论基础
货币政策作为促进区域经济的重要工具,降低了财政政策可能带来的“挤出效应”,其效应分为货币观点(利率渠道)以及信贷观点(信贷渠道)。在我国,银行贷款对大多数企业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对于大部分银行而言存款负债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由于利率非市场化,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传导为信贷渠道,并很可能表现为信贷配给(郭晔,2011)。具体地,货币政策首先主要由信贷渠道影响资金供给,然后在资本转化机制作用下影响区域实体经济。但是,名义上公平统一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实际地区的不公平(范祚军,2007):第一,统一的存款准备金客观上加剧落后地区资金匮乏状况,使之难以摆脱经济发展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第二,统一的官方利率事实上形成双轨利率格局,发达地区实际利率基本市场化,而落后地区仍为官方利率,经济落后地区资金有向发达地区流动的冲动。第三,中央银行再贷款实行总行对总行形式,商业银行总行受经济利益驱动,减少欠发达地区资金运用。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促进实体经济。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亲历1947年民盟被迫解散历史.doc
- 我们同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doc
- 我们搭建了一个中立平台去解决问题.doc
- 我们需要怎样语文课堂儿童立场.doc
- 我冷门音乐CD陈列馆 单簧管世家巴尔曼父子.doc
- 我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doc
- 我县公路绿道建设探索与实践.doc
- 我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档案管理之我见.doc
- 我参加了三打美制U—2飞机战斗郭检生.doc
- 我和吴桥国际杂技节(三).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