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幼教老师在教学现场与家长互动的历程-人文生态与教育研究室.pdfVIP

一位幼教老师在教学现场与家长互动的历程-人文生态与教育研究室.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幼教老师在教学现场与家长互动的历程-人文生态与教育研究室

幼教教師行動研究研討會,2004 年12月,新竹:元智大學 一位幼教老師在教學現場與家長互動的歷程 吳孟諭 忠孝國小附設幼稚園 1 顧瑜君 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2 以前我總覺得家長是我教學生涯的過客,我不用花太多心思在她們身上,甚至有些時候 還只是想敷衍過去就好的心態,與家長互動最多的情況是在小朋友功課的協助或是課程 需要家裡提供的物品,連 小朋友的行為問題也因老師的高壓處理隱藏了起來,不需要太 多時間來與家長溝通。但這個想法因為課程的改變和職場的調動而有了轉變。 課程和職場的變動 早期傳統式 紙筆練習的教學模式,並不需要很多的資源,也不需要了解社區的特性 是什麼,因此,與 家長之間的關係是單向的,家長只要聽我報告學生在學校的表現, 或者教學上需要家長為學生提供材料的配合,家長只要照著 合音:如果從百寶箱中挖 學校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了,那時當老師的感覺還蠻威風 掘,要穩坐威風的寶位並不 的 ,總覺得自己比家長們高一點點。曾幾何時開放教育在 難的,但開始面對困境願意 台灣掀起的風潮,尤其是幼教界,方案教學、主題教學、 審慎的思考,放棄熟悉的應 河濱街教學 …一堆的教學法突然間都跑出來了,告訴我們 付方式,真切的探詢「該怎 要以學生為主,教學型態要與社區融合、家長是最好的資 麼改變」。 源等等。本來只要讓家長配合我,推展學校的政令,現 交出權力的棒子!說得簡 在一下子要將握在手中已久的權力棒交出實在有點 單做來心如刀割般的需要 不知所措 。學生的需要是甚麼?如何跟家長作雙向的溝 毅力與忍耐才有可能延 通?社區的跟我的教學有甚麼關聯 ?一堆的問號讓我不得 續,否則,很快就會打退堂 不重新思考一位老師在教室中的角色,教室中的主角該是誰? 鼓,又縮回自己舒服的模式 家長與老師是否有合作的可能?從傳統權威到顛覆開放是不同的思考方式, 我到底應 去討生活了。 該如何做改變呢 ? 另一個重大的轉變是職場上的調動。原本的學校是一班兩個老師三十個學生,在調 動後的學校是一個老師要帶二十九個學生,編制的縮小讓我頓時失去教學現場的支援, 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中可能要在同一時間內面臨學生多層面的需求時,人力的減少對我 來說是一大損失,雖然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可以預知現場的一些狀況也可以及時處理,但 畢竟我不是三頭六臂,向外尋求支援變成我最重要的課題了,家長、學生、社會這三種 資源我該如何運用?家長和社會資源這兩種力量牽涉到複雜的人際關係與細膩的互 動,就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在面臨課程與適應新職場的兩難之下,最後我想從與我切 身關係的家長開始 了解家長在想甚麼?需要甚麼吧! 1 吳孟諭 忠孝國小附設幼稚園教師 2顧瑜君 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兼任東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1~6 一位幼教老師在教學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