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国立中正大学教育学研究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期-国立中正大学教育学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綱計畫 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 九十八年度經典研讀活動 教育行政經典文獻研讀(I)會議紀錄(八) 日期 2010/03/30 地點 中正大學教育學院 教407 研讀篇目 March, J. G., Simon, H. A. (1958). Organizations. IV. Motivational constraints: The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V. Conflict in organizations. 主讀人 陳聖謨教授、陳幸仁教授 參與者 林明地教授、詹盛如教授、陳幸仁教授、陳聖謨教授、洪志成教授、林奕成、張憲銘、林展億、陳惠敏、蔡夢娜、林沛吟 會議紀錄 陳惠敏 問題與討論 林明地:我對聖謨老師說的黑人不易換工作的部份有些疑惑,會不會他覺得自己動的可能性不高,所以就不動? 陳聖謨:他指的是社會地位,黑人社經背景較差,在102頁的第二段有提到,低階的就比較不易移動。 林明地:這個動機似乎較偏個人,若他認為不易動,是分析現象,若黑人不易找工作比較是歧視,但他自己認為不能動了,似乎有點自我設限的意味?Simon好像比較是現象的說明。 洪志成:經濟學的model會用比較多的數據去跑,但當時看起來比較描述現象,假如低階有色人種移動的少,去猜測動機,不是從事實觀察就是數據。 陳幸仁:我認為他說的是社會現象居多,在當時黑人居高層的少。也許當時的時代也比較少批判的東西。 洪志成:當時沒有佷好的工具,他怎麼知道這些?或是他自己腦中建構的model去推測這些?這在當時也很厲害。若各種可能都存在,社經低的人也會有想動的,他假定不想動的比較多,若 陳聖謨:他談社會地位,地位低的只能做粗工安於現狀。 林明地: 工作的衝突也比較少。 洪志成:低階的有時反而移動的較高層的多,有時高層工作過於特定,工作調動反而無法 詹盛如:他這邊提到主動感知是與外界感知的函數,即在社會結構不公平的狀況下,他感知到的就比較少。 陳聖謨:當時非資訊社會,得到訊息的管道也很少。 林明地:我想到大家越想做的薪水會比較高,所以工廠不該給工人太少薪水,要不然工人都不想做,哈哈。這是題外話。 詹盛如:他這邊講到動機滿不滿意,他這裡的自己好像也不是個人主義的想法,他是立基在對外界感知的情況下,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判斷。如聖謨老師講的附小例子,因為老闆跑了所以大家自力救濟,會出現極端的情況,公司不健全時,反而可能變得更團結,有沒有這樣的可能? 陳聖謨:好像也不是個人主義的問題,我的工作和我的收入能否相符,考慮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與生計。個人主義是沒想到別人。 林明地:他這裡的個人是組織裡的個人,外在條件讓我想不想動,所以雖然是個體,但是受到組織影響中的個體。 陳幸仁:應該也有考慮到組織永續生存的問題。 陳聖謨:我補充一下,看到第一頁,他強調組織如何永續發展,組織是否直接發展要考慮到成員的貢獻與參與的誘因平衡,這才是生存的要件,如院長所說是組織中的個人。 詹盛如:他對誘因與貢獻這邊好像沒有很清楚的界定。 陳聖謨:他有界定,不過好像沒有很具體。 洪志成:在教育組織中是否成立?基本上教育是沒雇主的組織,這個命題就會不一樣。 陳聖謨:不同工但同酬啊,只要你年資一樣,不要做的太誇張,我為學校付出這麼多,但沒有更多誘因給我,這時如果外面提供誘因更大就跳槽了,但因環境因素,老師不敢跑。 詹盛如:老師好像沒有機會可以流動,跟剛剛黑人一樣,哈哈。 林奕成:以翻譯第五頁的圖來看,4.22那邊講到個人特質,在美國的個人特質較卑微,延伸到他的知覺異動是不高的,在這個角色下。 林明地:顯然動機過去我們都以分析心理學去解釋,但在這裡則加入外面的因素考量。 洪志成:教育中老師的個人能見度與學校能見度,誰會知道?訊息很多不透明公開的,其他班級也不見得知道其他班級的老師如何,所以這個理論在教育領域中有多少適用?如企業要看個人風評可派人去查,但教育我們只能以提供的書面資料去看,事後才能再去查。 陳聖謨:能見度很高的,如企業能力好的CEO被挖角,在業界大家都知道,但學校體制就不同,私人和公立還是有差別。 詹盛如:中小學不能適用,但高等教育還蠻能適用的。組織能見度,如我在哈佛當教授我就不想跳槽,被挖也要有所圖才會走。 陳聖謨:他這裡說組織能見度越高,異動就越高,大家都想挖他,只是他自己願不願意而已,像哈佛名聲較好可能就不想走。 林明地:104頁有提到趨避衝突。 陳幸仁:他以兩個選擇方案來做排列組合,趨避衝突比較容易選。 林明地:但在115那邊是不同人的理論? 陳幸仁:那邊是Miller他們談的趨避衝動, 林明地:第一個是雙趨,但6-12卻是雙避?沒有衝突,還會有趨避衝突嗎?什麼是趨避衝突? 陳幸仁:高下立判。 詹盛如:他認為2到5是沒有衝突,所以有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