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宣纸书画扇面的品鉴及文化价值.pdfVIP

蚕丝宣纸书画扇面的品鉴及文化价值.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蚕丝宣纸书画扇面的品鉴及文化价值

14 绸之窗 2014年第5期 蚕丝宣纸书画扇面的品鉴及文化价值 丁志平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省丝绸科学研究所) 术成就更是独步艺林。苏式书画折扇在工艺美术 文化背景 史上的显赫地位及影响,与当时社会背景息息相 文徵明曾孙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叙有“姑苏最 关,在书画方面据考证仅明一代,吴门画派总数就 重书画扇,其骨以白竹、棕竹、乌木、紫白檀、湘妃、 达800余人之多,这一书画家群体所创作的书法、绘 眉绿等为之,其匠作则有李昭、李赞、马勋、蒋三、柳 画作品影响画坛,并大量渗透到各工艺美术画件之 玉台、沈少楼诸人,皆高手也。”自明代起就有沈周、 中。书画扇便是他们雅兴所致的施艺对象,相互题 文徵明、唐寅、仇英等率先以尽显人文亲和力的赋 画呤咏,是当时文人间相互传阅、鉴赏、互相引为同 诗、书画、刻文篆印在扇面施艺起,到清历代状元在 好的一种交往方式,而书画扇面就成了最好的交流 扇面上的翰墨挥洒。苏式书画折扇的扇骨制作、雕 载体。然而,作为真正承载、传承了吴门画派扇面 刻、扇面糊裱技艺,以及书画家在扇面上书画的艺 书画之精髓,呈现历代扇文化脉络书画载体的书画 图1 画家 徐海鸥 图2 画家李超德 图3 画家李采白 图4 画家李戴蟾 · · 2014年第5期 绸之窗 15 扇面,却留下了自始就不在苏式书画折扇成扇品鉴 色墨等问题。 之列的遗憾,且沿袭至今。 蚕丝宣纸书画扇面纹理净美、洁白稠密、精致 高贵、雅洁平整,本身就是天赐地造的艺术品。书 制作工艺 画家在0.032mm厚的蚕丝宣纸上挥墨泼彩非但润墨 传统的苏式书画折扇扇面制作,鉴于单行散户 性好,且色水不会渗漏到背面,这是蚕丝宣纸扇面 扇面的制作技术、技巧、手法各异,在上矾、上浆手 制作工艺中的核心技术,也是惠黎工艺制作蚕丝宣 法上也绝然不同,尤其是糊面工序中所用材料、配方 纸书画扇面中具有里程碑式重大创新。以九五十 更是不一,工艺、工序各有一套,导致成品扇面外观 六方为例,扇面正、背宣纸加三层内衬共五层,沿边 差异性较大,例扇面表面色泽炯异、内衬粘贴隔条 条正、背共两边四层,总计九层。成品扇面拆叠在 的厚薄不一,并常伴有边轮不齐、跳轮、折裥印不 一起共31层,高度在9mm之内。由此足见,惠黎制 挺、沿边宽窄不同等等。笔者针对苏式书画折扇扇 扇工艺之精湛。 面制作的现状及制作工艺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甄 成扇品鉴 选并与制面大家邹惠黎先生共同研究,确定在惠黎 制面工艺基础上增加蚕丝宣纸特种糊面工序,运用 丝绸织物古代称之为帛,在华夏无纸时代蚕丝 特种助剂粘结而成,与此同时在传统制面工艺中介 织物除主要用于为皇家、贵族服用外,还作为记录 入了现代科学技术标准及检测手段。整个工艺从 储藏知识的主要载体。史称帛书,也有称之为缯 工序中的严苛选料、标准化的操作,规范的程序,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