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力子首提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邵力子首提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   一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巩固刚刚诞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使社会秩序得到安定,人民群众得以休养生息,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当时,战乱初平,广大人民群众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有了繁衍后代的较好的条件。当时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社会经济政策实际上也是限制节育、鼓励多生的。   1953年,中国在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后,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内环境由长期战乱转入和平安定,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医疗卫生和防疫工作及妇幼保健事业得到开展,危害人民生命的急性传染病得到控制,死亡率显著下降,由1949年的20‰下降到1953年的14‰,出生率则保持高水平,因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49年的16‰增至1953年的23‰,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期。1953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弄清了人口底数。当时,包括台湾、港澳、国外华侨和留学生在内的全中国人口总数突破了6亿大关,达到60193万人,其中内地达58060万人。   人口基数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引起党、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邵力子,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1921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一直主张国共合作,曾任国民党中宣部部长,1949年国民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后,脱离国民政府。新中国成立后,留驻大陆,任多届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常委,民革常委。他首提和推广节制生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中国要控制人口的思想。   1921年邵力子任《民国日报》主编的时候,就积极提倡节制生育,在自己主编的副刊上全文发表了“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婚姻律》,把节制生育与妇女解放问题结合在一起宣传。1922年5月,邵力子在向警予主编的《妇女评论》上,发表了题为《生育节制释疑》一文,提出要加强节育技术的研究,“尽可用科学的功夫去发明”。   不过,也曾有言,在中国第一个引入“计划生育”理念并引起知识界广泛讨论的人是胡适。   1910年,胡适留学美国,就读于康奈尔大学。留学期间,他认真地观察了美国的社会生活。1916年11月,他饶有兴趣地写了一组《纽约杂诗》,其中一首The New Woman(《新妇女》)是这样写的:头上金丝发,一根都不留。无非争口气,不是出风头。生育当裁制,家庭要自由。头衔“新妇女”,别样也风流。   他已经完全接受了桑格夫人提倡的“Birth Control”(胡适译为“生育制裁”,又译为“节制生育”,简称“节育”)的观念。桑格夫人是美国节制生育运动的创始人,也是节制生育的国际领袖,更是一位男女平等主义者。胡适受桑格夫人思想的影响,自称“无后主义”,他“不但反对承继儿子,而且根本质疑‘为什么要孩子’?”主张两事:一“无后”;二“遗产不传子孙”。反对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谬论。   1917年年底,胡适归国在北京大学任教,遂母心愿与江冬秀结婚,但他并没有放弃“无后主义”。1919年,儿子出生,他在《每周评论》登出了《我的儿子》诗:“我实在不要儿子,儿子自己来了。‘无后主义’的牌子,于今挂不起来了。”   邵力子提倡计划生育,与他切身感受到多生育给妇女造成的痛苦和恐惧有很大关系。他的母亲30岁时嫁给了他父亲,由于经历了生产过程的痛苦,她决定不再生孩子,但当时没有可行的避孕方法。从32岁那年起,邵力子的母亲就与父亲分居了十多年,直到绝经为止,这是非常折磨人的痛苦事。邵力子前妻怀上第六胎时,苦苦要求邵力子想办法让她打胎。邵力子找遍当时各大医院,就是没有一个医生敢做这样的手术。后来她自己狂奔,想掉胎,胎是掉了,她也因为大出血而死。这痛苦的一幕幕,经常浮现在邵力子的眼前。   1951年,邵力子回到故乡浙江探亲。见乡村满地奔跑的幼孩之众多,他陷入沉思,向陪同前往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实际上,中国的可耕地并不多,中国是地少人多。现在中国是4亿人口,已经是世界第一,如果人口不加控制,生产又跟不上的话,国家要在短期内摆脱贫困就不太可能。国家难以富强起来,人民就难以较快地富裕起来。”   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妇女走向社会,投身劳动的人数日益增多。生育子女过多过密,必然影响她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对子女的教养,因而越来越多的妇女要求摆脱家庭羁绊和多子女的拖累,实行避孕节育,但又苦于缺乏避孕节育知识和药具。一些人往往自行采取一些不科学的办法。为此,不少人向政府有关部门呼吁,要求给予帮助和指导。   1953年8月,政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指示卫生部改变限制节育的态度和做法,帮助群众节育,并且批准了卫生部修订的避孕及人工流产办法。邓小平可谓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提出和倡导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