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远女人浪漫至老
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黄宗英就因主演喜剧《甜姐儿》而闻名上海滩,成为观众心中柔媚清新的“甜姐儿”。她在人生的第二个辉煌阶段,浪漫与激情地“和读者谈恋爱”,成为人们喜爱的作家。黄宗英的第三人个生阶段,是再次成为一个浪漫故事的主人公,和大翻译家冯亦代黄昏恋。
2009年年末的一天,我到上海华东医院看望了黄宗英大姐。
那天一大早儿,天有些阴。当我来到上海华东医院门外的时候,天上飘起了细如牛毛的雨丝。我和上海作协的两位朋友约好在这里会面,然后一起去看望黄宗英。
黄宗英的名字人们太熟悉了。这位中国电影界的著名演员,以秀丽的姿容塑造了众多银幕形象。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她就因主演喜剧《甜姐儿》而闻名上海滩。黄宗英原籍浙江瑞安,生于北京。1941年,她跟着大哥黄宗江到上海,进入了“演艺圈”。先后在上海职业剧团、同华剧社、北平南北剧社任演员,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7年,先后在北平中电三厂,上海中电一厂、二厂,昆仑等影业公司主演了《追》、《幸福狂想曲》、《鸡鸣早看天》、《街头巷尾》、《丽人行》等影片。让她第一次获得国家大奖的影片是《乌鸦与麻雀》。在此片中,黄宗英扮演了一个国民党小官僚的姨太太,举手投足间复活了一个上海小女人的刁钻刻薄,人物刻画得相当成功。在文化部1957年举办的“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她当之无愧地获得了一等奖。
新中国成立以后,黄宗英一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她塑造的角色,如电影《家》中的“梅”、《聂耳》中的“冯凤”等形象,可谓家喻户晓。与很多女演员不同的是,黄宗英很有写作天赋,也很有才气,最终“演而优则写”,走上了文学道路。1965年以后,黄宗英几乎就专事创作,不仅是当时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的专业作家,还是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可以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黄宗英就成为大众喜爱的作家。她创作的报告文学《特别姑娘》、《小丫扛大旗》、《天空没有云》、《没有一片树叶》、《大雁情》、《美丽的眼睛》、《小木屋》等,以清新的文笔、生动的语言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那么,这位??年已经86岁高龄的老作家,此刻会是什么样子呢?她会欢迎我的到访么?带着有几分兴奋、又有几分不安的心情,我走进了她的病房。
“我们家有长寿基因”
让我没想到的是,她见到我很高兴,而且很开心地说:“《文艺报》的?太好了。我很喜欢《文艺报》,是《文艺报》把我捧红的。那时候我写的报告文学,是《文艺报》发了评论文章,我就一下子红了。”大家都被她说得笑了起来。
黄宗英坐在病床旁边的椅子上,穿着蓝白条子的病服,头戴一顶白毛线织的帽子,帽子还织了细细的红边,看上去气色很好,谈吐清晰。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但当年的美丽依然没有完全从她脸上消退。人家说老年黄宗英有三个明显标志:一头漂亮的白发,一口整洁的牙齿和一脸光洁的皮肤。当我见到她的时候,觉得这三条总结得一点不错。虽然在病房,但她状态很好,整个人显得优雅可爱。听到我夸她,老太太高兴了,用一种愉快的口吻说道:
“我们家有长寿的基因。我大姐黄瑞华,今年已经100岁了;二姐黄燕钰,98岁。现在她们都住在北京。我大哥黄宗江,大我4岁,今年90了;黄宗洛比我小一岁,今年都85了;我的小弟弟黄宗汉,也有78岁了。”“那您100岁肯定没有问题”,我插话道。她微笑地点点头又摇摇头,感慨道:“活着是好,但是见不到她们,也不好。”
黄宗英的大姐和二姐,可能人们并不熟悉。她和她们是同父异母姐妹。不过这种关系,是她在父亲逝世后,从亲戚、邻居夸姐姐对她好的话里才知道的。黄宗英说,“两个姐姐帮着撑持家庭,并且把我这个丑丫头打扮得花蝴蝶似的”。只是两位姐姐,并非像黄家其他孩子那样有名气,所以这种姐妹情深一直不太为世人所知。而人们知道得比较多的,是黄宗英和大哥黄宗江关系非常“密切”。正是因为黄宗江对戏剧艺术的痴迷,才最终把小妹也带上了道儿,成为人们喜爱的表演艺术家。不过,这件事我们还真得感谢黄宗江。黄宗英的父亲在她9岁时便辞世,家道中落,那时候小小年纪的她,就整日做着养家孝母供兄弟上学的梦。黄宗英说,她曾经想去当护士,但母亲说当护士太苦了;又想去做文书,因为她家里有英文打字机,她很小就会打字,但人家嫌她太小了;她又梦想着做个卖花姑娘,因为“小小姑娘清早起来,提着花篮上市场”的歌儿好听;她又梦想吆喝着卖菜、摇拨浪鼓卖针头线脑……反正自始至终没做过当明星的梦。要不是有宗江大哥的带领,人们可能就不会知道黄宗英,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戏看、有这么好的书读了。
长寿的话题还没说完呢,上海巴金文学馆的周立民就送上了给老人家带来的好几本书。原来,黄宗英有“约法三章”,就是凡要来看她的人,一不许带吃的,二不许买花,三是要带一本书。但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