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期广西壮族土司统治区农业开发的主要成就探因.docVIP

元明时期广西壮族土司统治区农业开发的主要成就探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明时期广西壮族土司统治区农业开发的主要成就探因   [摘要]元明时期是广西壮族土司制度正式确立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王朝中央间接统治和壮族土司“以其故俗”世袭统治的双轨式管理体制下,壮族土司统治区的农业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成就之取得,一方面是缘于王朝中央为强化其于壮族土司统治区的封建统治和各个壮族土司政权为巩固其世袭统治地位而在思想上对地域农业开发的重视,另一方面是缘于王朝中央和壮族土司为达到巩固统治之目的而采取的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壮族土司统治区农业经济的开发,一方面为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夯实和强化了壮族土司制度统治的根基,使得壮族土司制度在元明时代得以正式确立和全面发展,进而达到它的鼎盛时期。   [关键词]元代;明代;广西;土司;农业   [作者]蓝武,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广西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C95;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1)02-0141-008      一、问题的提出      从历史上看,“壮族地区土司制度开始于宋代镇压依智高之后,确立于元代,发展于明代,消亡于清末民国初,历时千年,是壮族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阶段。”从制度构成的层面而言,土司制度既包括政治制度,又包括经济制度,还包括军事制度和文化制度。因此,研究土司制度,不仅要研究其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还要研究其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特别是要着重研究其经济制度,因为这是政治制度的基础,是土司制度统治的根基。但是,向来人们或以为,历史上,壮族地区开发较晚,经济不发达,各方面的发展较为落后,壮族土司大多专注于政治上的世袭统治,忽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因而土司制度对地域经济与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其实,这是对壮族土司世袭统治的一种偏颇认识。实际上,壮族土司统治时期,不仅没有忽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反,为了巩固其世袭统治和在与其他土司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他们亦极重视地域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事实证明,在土司制度下,诸土司各自为政,界线森严,互相窥伺,相互间的争夺与仇杀甚为激烈。因而,各个土司政权为了巩固其世袭统治地位,也为了在与其他土司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往往对其所辖地盘进行相当程度地经营和开发,除了加强其自身政治上的世袭统治外,也十分注重地域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尤其是对处于上升阶段的元明土司制度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诚如学者所言,“以往的研究多认为土司只知道压迫剥削,对农奴和土民进行残酷统治,不关心生产。这种意见和论断是不甚客观、不甚全面的”,“研究土司制度,不仅要研究它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更要着重于它的经济制度”。毫无疑问,经济制度是土司制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和核心问题,是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土司制度的一把重要的钥匙。有鉴于此,笔者不惴谫陋,着重就元明时期广西壮族土司统治区农业开发的主要成就及其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行专门而系统地探讨,以期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壮族土司制度,同时为人们深入理解边疆地区传统民族社会的地域认同、经济秩序与权力运作提供必要的参照例证。      二、元明时期广西壮族土司统治区农业开发的主要成就      在元明封建王朝间接统治和壮族土司“以其故俗”世袭统治的双轨式管理体制下,壮族土司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获得了缓慢的、稳定的发展,农业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屯田生产。为了加强对广西壮族土司地区的封建统治,元明封建王朝于该地区广泛开展了屯田生产。如据史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时知上思州黄胜许恃其险远,与交趾为表里,寇边。二十九年,诏刘国杰讨之,“夏,师还,尽取贼巢地为屯田,募庆远诸僮人耕之,以为两江蔽障。”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邕管徼外蛮数为寇,(乌古孙)泽循行并徼,得扼塞处,布画远迩,募民伉健者四千六百余户,置雷留、那扶十屯,列营堡以守之。陂水垦田,筑八?以节潴泄,得稻田若干亩,岁收谷若干石为军储,边民赖之。”至元三十年(1293年),广西元帅府请募南丹五千户屯田,事上行省,“哈剌哈孙曰:此土著之民,诚为便之,内足以实空地,外足以制交趾之寇,可不烦士卒而馈饷有余。即命度地立为五屯,统以屯长,给牛、种、农具与之。”大德二年(1298年),黄圣许反叛,逃人交趾,遗弃水田五百四十五顷七亩,“部民有吕瑛者,言募牧、兰等处及融(州)、庆(远路)溪洞徭、撞民丁,于上浪诸处开屯耕种。十年,平大任峒贼黄德宁等,以其地所遗田土,续置藤州屯田。为户:上浪屯一千二百八十二户,忠州屯六百一十四户,那扶屯一千九户,雷留屯一百八十七户,水口屯一千五百九十九户。”降至明代,封建王朝中央在总结前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屯田制度。洪武二十五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