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川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陇川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陇川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摘 要] 陇川县发展生猪产业60年,从过去饲养巴克夏(兼用型)杂交猪到二十一世纪饲养洋三元(瘦肉型)猪,是一个质的飞跃,肉猪出栏时间从24个月下降到目前4个月。 [关键词] 生猪;发展;现状与对策 一、基本情况 陇川,傣语称勐宛,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南,北纬24°08′~24°39′,东经97°39′~98°17′之间。东邻芒市市,南连瑞丽市,北接梁河、盈江县,西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50.899公里;土地面积1931平方公里,山区占77.53%,坝区占22.47%。耕地面积37.58万亩,农业人口均有耕地2.72亩。森林覆盖率为46%。全县辖7乡4镇,71个村委会和1个国营农场。2002年全县总人口 16.86万人, 农业人口13.31万人;陇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少数民族主要有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5%。地形由高黎贡山余脉纵贯,西南走向,东北高峻,西南低平。形成“三山两坝一河谷”的地形地貌,最高海拨2618.8m,最低海拨780m;南亚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每年分雨、旱两季,历年平均气温18.9℃,西南风,最大风速为30m/s;土地宽广、肥沃,自然资料丰富,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水能资源尤佳,可建多级发电站,总蕴藏量为32.5万千瓦。 二、养猪规模 2012年全县生猪存栏12.53万头,出栏11.14万头,养猪产值1710万元,95%的农户养猪,共有养猪户0.33万户,户均存栏38.2头,出栏34头。陇川县散养户养猪50头以下,小规模养猪户存栏50~200头,中等规模养猪户养猪存栏200~500头,全县小规模养猪户13户,养猪0.32万头,出栏生猪0.4万头;中等规模养猪户有52户,存栏1.5万头,出栏0.9万头。 三、饲养品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猪种改良,先后引进巴克夏、荣昌猪、长白猪、汉普夏、杜洛克、上海白猪、梅山猪、新淮猪等猪种。经过四十多年的改良推广,形成了目前的局面:山区以推广巴×本(德宏大耳猪)、杜×本二元杂交组合;坝区推广以杜×长约、约×杜撒、约×长保三元杂交组合。 四、陇川生猪产业 1.原始养猪业 陇川县1972年建立农牧局原种猪场,1978年首次从湖北黄岗种猪场引进巴克夏种猪 35 头,发展生猪,改良本地猪种。1978~1999年分别从湖北、小哨、大理、保山累计引进巴克夏种猪91头。母本以德宏大耳猪、横耳猪、小耳猪为主,父本以巴克夏为主,推广巴×本二元杂交组合。七十年代养猪,实行集体养猪,集体养猪以圈养与放牧饲养相结合,以母猪繁殖为核心,育肥猪采用吊架子方式,饲料以碎米、酒糟、豆渣、米糠及青绿饲料喂主,每日饲喂1~2顿,饲养育肥猪12~18月龄,体重达60~80kg。据统计1979年生猪存栏57617头,肉猪出栏5710头。 2.传统养猪业 陇川县八十年代养猪业技术的变革,配合饲料技术的推广,1980年陇川县畜牧兽医站建立一个小型饲料厂,推广配合饲料养猪,畜牧站技术人员在章凤镇曼拉村永兴社、国营陇把农场水产公司进行配合饲料育肥试验,猪日增重1kg以上,育肥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好。为了结束陇川猪肉外调历史,解决猪肉自给自足,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利用休息时间和田边地脚土地种植青饲料发展生猪产业。1983年底建立陇川县粮食局中型配合饲料厂,1988年生产配合饲料3739t,为陇川养猪产业发展奠定了饲料基础。加大猪品种改良,1983年陇川县人民政府与上海市订立养猪技术援边合同,商业局从上海引进上海白猪25头(种母猪21头,公猪2头),梅山猪(公猪)2头,畜牧兽医站从云南省小哨种猪场引进杜洛克(瘦肉型)公猪2头,母猪3头;1988年从浙江杭州引进长白猪(瘦肉型)25头。 扩大良种猪改良效果,提高良种覆盖率,1987年3月陇川县建立了猪人工授精站,以原种猪场为基地,向全县机关和农村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巴×本、杜×本二元杂交组合,当年推广猪人工授精198窝,受胎147窝,平均受胎率74.2%,平均产仔9.2头。 机关养猪以圈养、饲喂配合饲料为主,农村随着农田复种指数的增加,农村养猪大部分以圈养为主,少部分农户养猪圈养或放牧为辅,育肥猪和仔猪饲喂配合饲料为主,青绿饲料为辅。育肥猪每天饲喂2顿,育肥10~12月龄,体重达100kg。1990年全县生猪存栏95875头,出栏肉猪32266头,比1979年增加26556头,增长4.7倍。这说明机关干部养猪水平高,圈养比放养育肥期短,配合饲料养猪出栏快,经济效益明显。 3.现代养猪业 (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1992年由云南省畜牧局投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