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人格发展
依恋 依恋的发展 依恋的测量 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 不安全-回避型依恋 不安全-抗拒型依恋 一方面依附养育者,另一方面又以踢打或推开的方式拒绝养育者的接近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 依恋的发展 依恋的测量 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 不安全-回避型依恋 不安全-抗拒型依恋 不安全-混乱型依恋 混乱而不定向的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 依恋的发展 依恋的测量 依恋类型 影响依恋的因素 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敏感性:母亲对孩子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 反应性:母亲根据儿童所发出的需求信息,恰当、及时、一致地予以满足。 儿童的需求 生理需求 心理需求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 依恋的发展 依恋的测量 依恋类型 影响依恋的因素 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儿童的特点 外在体貌特征 身体健康状况 内在气质特点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 依恋的发展 依恋的测量 依恋类型 影响依恋的因素 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儿童的特点 文化因素 德国回避型依恋较美国多 日本抗拒型依恋较美国多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 依恋的发展 依恋的测量 依恋类型 影响依恋的因素 依恋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形成人际关系的缩影; 内部工作模型:婴儿对接近与获得依恋对象的一系列期望,婴儿感受到的在面临困难时依恋对象为他提供支持的可能性,以及婴儿与依恋对象之间的互动等。 内部工作模型会成为未来所有亲密关系的范型,并贯穿儿童期、青少年期以及成人期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 依恋的发展 依恋的测量 依恋类型 影响依恋的因素 依恋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形成人际关系的缩影; 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 不安全依恋模式形成情感、社会认知等方面的不安全策略,进而形成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 依恋的发展 依恋的测量 依恋类型 影响依恋的因素 依恋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形成人际关系的缩影; 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 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会影响到儿童成人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 成人对早期积极或消极依恋经验的解释,决定着其依恋内部工作模型的质量。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 父母的教养方式 四种教养方式 鲍姆令德的研究: 美国California大学的Baumrind经过对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0年的三次研究,此研究乃发展心理学经常引用的经典研究之一。 在此基础上,Baumrind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 要求: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 反应性: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教养方式的维度和四种类别 要 求 专制型 权威型 反应性 忽视型 溺爱型 依恋 父母的教养方式 四种教养方式 鲍姆令德的研究: 教养方式分类: 权威型教养 专制型教养 放纵型教养 忽视型教养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 父母的教养方式 四种教养方式 家庭系统中的教养方式变化 教养方式适应性变化趋势: 在对儿童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上,父母赋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利,而对孩子的直接控制日趋减少;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 父母的教养方式 四种教养方式 家庭系统中的教养方式变化 教养方式适应性变化趋势: 不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体现出文化上的差异 如专制型教养方式对东西方孩子发展的影响显著不同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 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与人格发展 认知方面独生子女具有优势 在个性方面,独生子女内部差异很明显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 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与人格发展 大家庭与人格发展 几代同堂的家庭 优点:孩子受成人教育和爱抚的时间较多,可能比一般孩子有更好的社会适应 缺点:隔代溺爱的问题和成人间教养观点不一致的问题。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 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与人格发展 大家庭与人格发展 破裂家庭与人格发展 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 离异家庭的孩子比单亲家庭更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障碍 影响随儿童的年龄而异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主要内容 前言 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同伴与人格发展 自我的发展 同伴关系的发展与特点 婴儿期 同伴对婴儿来说是一种有趣的,可以为其带来快乐的社会对象 安全性依恋的儿童,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更容易表现出自如与大胆。 同伴与人格发展 同伴关系的发展与特点 婴儿期 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融科技行业系列报告之二:如何理解金融机构的数字营销?20210727-中信建投.docx VIP
- 中信建投-金融-中信建投政策研究-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系列-四-:保险资管行业赋能我国银发经济发展的机遇、挑战与路径.pdf VIP
- 工艺知识及关键控制点培训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云南昆明供电局项目制用工招聘4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五篇大文章-系列-五-数字金融.pdf VIP
-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五篇大文章”系列(五):数字金融-240923-中信建投-22页.pdf VIP
- Taylor Swift中英歌词 对照.doc VIP
- 20180730-中信建投-中信建投“银行金融科技”系列深度之二:区块链,银行应用与前景.pdf VIP
- 正一天师手诀图谱秘录.pdf VIP
- 数字金融行业系列深度之一:deepseek如何加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中信建投-20250223.docx VIP
文档评论(0)